日前从消协部门获悉,随着整容“风”的盛行,我市有关整容纠纷也逐渐增多。而患者在维权中,因期望值过高、医院整容效果反差大以及术前草签合同等原因,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消协调解中失败。
案例:4000元换来闹心事
“花4000多元做了眼部整容术,反倒比原来还差,给我的身心造成了很大伤害。”海宁的范先生谈起今年4月份在嘉兴某民营医院做整容的事就气愤的不行。
据范先生反映,由于自己双眼下眼睑有不少疤痕。于今年4月份在我市一家医院整容科进行整容。“当时,该整容科一名马主任‘信誓旦旦’告诉我这种手术很简单,保证会让我满意。听到他这样说,我也打消了顾虑,并在手术协议上签了字。”范先生说,手术一个星期拆线后发现,自己下眼睑的疤痕并没有切尽,而且右眼下眼睑外翻严重,明显比以前更差。而院方告诉他,术后需要恢复3个月左右时间才能有效果。但3个月后,范先生感觉右眼下眼睑外翻更为严重,10月13日,他来到该医院,要求退还医疗费用并进行精神赔偿,但院方以“达到手术效果”为由拒绝。
调解:争议太大无法调解
无奈,范先生将其投诉到消协部门。调解中,院方认为,当时双方签订了整形美容协议书,并进行了术前术后拍照,手术已达到预期效果——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而范先生认为,达到预期效果是什么程度并没有在协议中体现,而且在院方回复书中注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当初为其主刀的马主任所说相差太远,感觉自己被“骗”。
消协人士认为,双方在术前已签订相关协议,协议中关于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告知,而患者称术后并未达到医生术前所说的效果,应属于医疗鉴定范畴,消协无法直接进行调解,而且双方争议太大,只能以调解失败告终。
提醒:整容应规避风险
记者在双方签订的《整形美容手术协议书》中看到,在“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第一条规定:美容要求高、难度大,可能术后效果不能给您100%的满意,请慎重考虑;如果术后发生纠纷,应由双方协商解决或根据此协议提请医疗鉴定委员会鉴定。某医院院长助理告诉记者,“风险与美丽并存”是整容手术特性,所以在手术前均会告知患者慎重考虑。
“患者往往期望值太高,在整容后出现纠纷在所难免。”有关人士认为,整容手术是一种体表塑形,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患者往往由于期望值过高和亲人朋友的评说而造成“不满意”。所以有关人士提醒广大爱美人士,在接受整容前,首先要留意院方和医生的相关资质,保存好术前、术后照片。同时,签订合同时要明确权责和风险,一但术后发生纠纷,可以申请医疗鉴定机构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