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末,法国女子伊莎贝尔接受了世界首例换脸手术,引起世人关注。一时间,“换脸”成为见诸媒体的高频词。换脸手术目前我国能不能做,风险有多大?带着这类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专家陈焕然博士。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换脸?
记者:您曾经说过,伊莎贝尔这个换脸手术可以称为部分的换脸,那究竟什么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换脸手术?
陈焕然:在医学界,对“换脸”手术这个概念本身仍有争议。但从科学意义上讲,真正的换脸手术一般是将异体脸部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这四层结构全部移植到患者脸部,同时重建新脸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两大系统,故而手术难度较大。而且首次手术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调整性小手术,最后还有终生的术后维护工作,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伊莎贝尔所接受的手术是鼻子、嘴唇和下颚复合组织的联合移植术,因此,可以称为部分的换脸。
记者:就目前我国的医学水平,可不可以做换脸手术?
陈焕然:如果单从手术台上的临床技术水平来说,中国省级医院的整形外科就能做换脸手术。但这个手术的关键还是在手术台下,也就是换脸之后怎么办。
目前换脸手术仍存在四大技术难题,即手术后的免疫排异反应,神经细胞的再生,新脸颜色的改变以及移植后的脸如何适应新主人。因此,换脸手术是一项系统工程。
整形外科专家陈焕然博士
换脸有哪些风险?
记者:接受换脸手术的人面临哪些风险?
陈焕然:患者换脸后,首先要面对免疫排异反应,必须终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而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威胁健康,造成其他疾病发生率的增高。
移植成功的脸,即使临床外科技术本身没有问题了,神经细胞也是很难再生的。虽然手术把血管和神经系统都接通了,但那只是表面上的接通,即只接通了神经系统的外膜,就好像只是接通了电话线的胶皮一样,里面用来传达信息的金属丝是没有接通的,这就需要等待神经细胞的再生。而神经细胞的再生是全世界基础医学方面面临的难题,这就可能造成换过的脸没有人类特有的生动表情,从而变成了“面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