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对中医学生十分重要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日前公布年内将在本港再开设三间中医诊所。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刘良表示,政府陆续在各区设立中医诊所对中医毕业生的就业有一定帮助,但他认为,在协助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当务之急是设立有关机制,让毕业的注册中医师在毕业后的头一年有均等机会,在政府中医诊所内做一年实习中医,然后再就业。
刘良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现时本港毕业的注册中医师虽然在毕业前都会在内地中医院进行实习,亦会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临床治疗,但主要仍是以导师治疗为主,故对刚毕业的注册中医师来讲,头一年如能在公立医院做实习中医,将有助他们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直接吸收临床治疗经验,有助建立自信心,会是很好的过渡期。
因为公立医院管理及运作较为规范,对他们将来出外就业会大有裨益。 他续称,就如现时本港的西医毕业生,一毕业就有机会在公立医院内任一年实习医生,然后再就业。刘良强调,学院并不是要求政府全部吸纳刚毕业的注册中医师到政府门诊或将来的中医病床就职,因为这样是不现实、亦是不可能的。现时主要是希望政府尽快设立有关机制,让毕业的注册中医师如西医一样,有均等机会到公立中医诊所实习一年,然后才再就业,如自行开诊所或到私人企业任职等。
尽快落实18区设中医诊所 刘良说,由于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在本港十八区设立中医诊所的计划延迟,即使加上年内承诺开设的三间中医诊所,全港亦只有六间中医诊所,可能无法实时全部接纳每年的中医毕业生任实习中医师。故他认为,政府应尽快落实在十八区内开设中医诊所,但如政府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在落实开设十八间中医诊所,相信足够吸纳每年的中医毕业生任实习中医师。
现时浸大、港大及中大都设有中医本科学位课程,但刘良表示,香港巿场完全可以吸纳应届毕业生,并不存在学额过剩的问题,因为之前的中医过渡注册制度,令到现时本港同时有注册、表列中医师,但将来的中医师则须中医药本科毕业才具备参加中医注册试的资格。
他说,即管现时本港中医药发现的配套仍未完善,公立医院的中医服务发展仍较缓慢,不少毕业生仍需面对就业的压力,但根据中医药现时在本港的发展趋势,及公立医院的中医服务日渐增加,相信本港中医药未来会有相当好的发展潜力及前景,而浸大近年的中医、中药本科生的招生情况亦没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