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什么是中医药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自觉地贯彻《决定》,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中医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受到历史上天文历算、哲学、地理学、农学、机械制造技术、军事、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深刻影响。公元前2—3世纪,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的《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临床系统的诊断方法,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早在公元前5世纪,名医扁鹊就掌握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诊治技术,达到了当时医学的巅峰。公元2—3世纪,华佗发明用麻醉剂“麻沸散”施行手术,在外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公元4世纪,晋代葛洪在炼丹中观察到药物的化学变化,被誉为制药化学的先驱。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组织编修的药典。宋代王惟一设计并主持铸造的针灸铜人,是当时最先进的医学教具模型。13世纪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16世纪,我国已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被公认为现代免疫学的先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明清两代,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对温热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医药在防治一系列重大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效能,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也大显身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事实证明,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积极利用各个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又使中医药面临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疑难病症的出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的发展观、消费观和医疗保健观相应转变。这些都要求中医药必须不断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现代化。

中医药的现代化:千帆竞发的态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我国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于去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为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体系。这一体系在防病治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机构、设施、技术和人才基础。

我国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和以中药知识产业为动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的产品体系,形成了一批以骨干品种为龙头的中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所有这些,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我国积累了浩繁的中医药典籍,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尚未挖掘的生命科学信息,是进行临床医学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以及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宝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形成了中医思维方法学、中医心理学、中医体质学、中医护理学、中药药理学等新的学说,使中医药理论有了新进展。在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基础、针刺镇痛原理和经络的研究以及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研究、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源于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中药的代用品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制剂工艺研究、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对中药的炮制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中药的生产工艺研究和应用正在向工程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方面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组织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97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开展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软课题研究,形成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得以组织实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了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完成了上百万字的系统研究成果,提出了22条对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建议,为国家相关机构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科技部等8部门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各地正在努力实施。此外,有关部门还联合开展了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等。上述一系列战略研究,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中医药现代化可分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两部分,二者各有侧重,密不可分。

所谓中医现代化,就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扬优势与特色,使中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按照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通过10—20年的努力,在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功能状态入手,通过四诊信息化、智能化,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医现代诊疗体系;借鉴、引用现代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制定出现代社会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通过不同人群和示范社区“辨证施保”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保健体系;与现代医学的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的完整方案和评价体系,使我国对此类疾病的防治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通过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使中医药在解决多因素疾病与养生保健中逐步发挥主体作用,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形成我国科技先导型中药产业,推进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以民族医药产业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医药产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中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占有份额,使中药产业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在宏观战略的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人文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较好的一门学科,其以人为本、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学科特点和优势,与当今人们的健康观、消费观、医疗保健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等相吻合。因此,要努力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这些特色和优势,坚持以人文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中医药资源上,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控使其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在社会保障上,使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达到便民利民的要求;在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上,为病人创造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

2.以信息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中医药数据库、中医药信息网络、虚拟中医药研究机构和中医药远程教育网络、远程中医诊疗以及中医药智能化信息平台,形成中医药信息化的网络体系。中医医院也要逐步实现智能化,形成智能化病区和智能化医院,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中医药的实验、研究、生产等计算机实验系统,实现中医药实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中药企业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系统化;改变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

3.以标准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保证。建立中医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我们定期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先后制定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这些标准和规范的颁布实施,对提高中医药的质量和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今后的任务,是要加强已出台的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和管理,研究制定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