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立起现代化的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体系,推进中药产业化为宗旨的“西安交通大学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及工程中心”日前在西安揭牌,该中心由天津天士力药业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
该中心将利用现代科研技术和手段,从药源基地中草药的种植、中草药的质量控制到药材的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进行中草药全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中草药的应用研究
,从而建立起现代化且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中草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体系。
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中药材原料生产发展与质量标准化一直是中药现代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瓶颈”,中国目前的中药制药设备仅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中国虽是世界上中药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生产的绝大多数中成药在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及有效性等方面没有完整的科学数据,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都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因此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而近年来,来势迅猛的“洋中药”凭借其科研创新和高技术水平,已经开始撼动中国“中药大国”的地位。陕西省科学院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洋中药”已占据了20%的国内市场,而且这个比例还有扩大的趋势。
而在中成药国际市场每年约16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日本占到了80%,韩国占10%,中国只占5%左右。国外企业所用中药原材料八成来自中国。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洋专利”占中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
陕西是一个医药大省,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全国天然药用植物约有1万多种,陕西出产3210种;全国药效最佳的道地药材100多种,陕西有32种。目前,陕西全省人工栽培药材75种,种植总面积470多万亩,其中17种药材种植1万亩以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7个中草药种植基地省之一。
尽管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以往经济条件的制约,陕西的中药现代化步伐进展缓慢,尤其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的缺乏,使中草药质量标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较为落后,制约了陕西省中药事业的发展进程,许多名贵中草药和知名品牌的中药制剂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更谈不到出口创汇。
专家指出,要把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关键在于将传统优势与现代医学理论和高新科技结合,提高传统中成药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成分,用现代科学技术重新解读传统中药理论,用实证而非经验的方法诠释中药丰富的内涵,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
天津天士力药业集团总裁闫希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草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成立研究中心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中药,更好地开发中药资源和优势,这对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对陕西秦巴山区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据一项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食用中草药治病,预测今后5年至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达20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中医药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