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大会学术论坛中,首次参加传统医药大会的加拿大UBC大学终身教授贾韦国博士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听众。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贾韦国根据自己在加拿大研究中药抗癌新药PBD2131十余年的经验,提出了“选择性寡单体药物(SMD)”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业界长期存在的无法完全用现代科学标准进行中药的推广和评价的瓶颈,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内的众多中医药界人士,都对SMD这一新概念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贾韦国博士在分子生物学、肿瘤、基因疗法和神经医学等多个领域有20多年的研究经验,是加拿大第一位,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率先使用病毒进行基因治疗的科学家之一。他曾在1999年被北美《时代》周刊评为加拿大20位最优秀的医学科学家之一。
贾韦国在对中药抗癌药物PBD2131的研究中,借鉴了中医药复方配伍的基本思想。PBD2131是将从五加科植物中提取的几种物质,经过化学修饰后得到的几种达玛烷苷元组成的复方,其主要单体是PAM200和PAM300。其中PAM200是特异性瘤凋亡的快速诱导剂,它通过激活所有的Caspases通道,在肿瘤细胞内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而使癌细胞产生凋亡。它能通过抑制Akt酶的磷酸化,使癌细胞的生存通道关闭。PAM300则是强的抗肿瘤免疫刺激剂,能刺激树状细胞分化并激活自然杀伤肿瘤细胞。因此,PBD2131的药物设计既符合中医治疗学扶正祛邪原则,同时也符合当今最新肿瘤治疗学发展趋势。PBD2131在2003年11月通过了加拿大联邦政府组织的国家级鉴定,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临床医学科研项目,获得工业部长期科研基金的支持。
通过对PBD2131的开发研究,贾韦国认为,简单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不但很难达到国际上通行的“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质量标准,而且也失去了中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系统、多层次进行治疗的精髓,因此他提出了SMD的新概念。
贾韦国给SMD下的定义是:由不同功能的、药理活性明确的少数化合物组成的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复合药物。其内涵是注重中药复方中各成分的比例,通过复方中各个成分的合理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SMD将中医药学中的配伍、复方概念,与治疗学中的多靶、多重调节机制的指导思想与现代制药标准及循证医学原则有机结合,强调将临床证明有效的传统中药中的有限的单体在科学验证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行优化组合,而不是将许多性质不明的中药化学成分简单混合。
SMD植物药必须具有下列特点:在药理学上具有多靶向功能性组合;药物化学中具有清晰、定量、稳定的化学组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能够明确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途径。贾韦国倡议应彻底改变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研究的现象,将临床试验放在新药开发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