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老中医:主流媒体应为中医发展鼓呼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前晚,刘力红教授成为了邓铁涛教授(左)的入室弟子。

6月15日,全国中医泰斗邓铁涛、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刘力红博士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相聚广州,刘博士当场向邓铁涛拜师。采访过程中,三位中医界名人紧紧握着记者的手说:“感谢广州日报做了杏林国宝薪传岭南系列报道,你们为推动传统中医传承做了一件大好事。既体现了对中医事业承前启后深远意义的理解,更是媒体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铁肩担道义的实际行动。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广州日报自5月初推出介绍中国中医界名师在广东带徒盛事的《杏林国宝薪传岭南》专题报道以来,海南、广西、北京、上海等地读者和中医界人士纷纷来电,对广东中医界的做法和广州日报报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

“两广”同做“师传徒”试验

在88岁的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倡导下,广东省中医院邀来全国18位顶尖中医进行传统式的“师传徒”试验。巧合的是,广西中医院开设了一个“传统班”,从1999年开始进行“师传徒”的教学试验。

前晚,应广东省中医院邀请前来作专题报告的刘力红教授,拜会了邓铁涛教授,并按中医传统方式向邓老行“拜师礼”。

刘力红用“鸡与蛋”的关系来比喻“师传徒”的模式,他认为广东的实践更好,因为“直接抓了鸡的问题”。他说,中医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队伍不行,要想培养出很传统的、很地道的中医,必须先有很传统、很地道的老师,好比你想要一个传统的蛋,那你必须先有传统的鸡。

师带徒式培养中医其实不慢

中国人口众多,而目前国内中医的现状用邓老的话说是“乏人乏术”,“师傅”少,师带徒自然见效慢。这么多人看病的问题如何解决?人们理所当然选择西医,那么弘扬中医不又是一句空话?

刘力红认为,只要教育的路子走对了,中医并不比西医培养人慢。西医8年学校教育成材,如果中医大学真正让学员学习中医,扎根中医,肯定能培养出更多的好中医来。他举例说,名医蒲辅周学医三年就“悬壶济世”,怎么能说慢呢?但现在的中医大学,学生一半时间在学习西医,结果毕业出来两头都不到岸。邓老称他们为“泡沫中医”。

两代专家盛赞广州日报报道

邓铁涛和刘力红都认为广州日报首先举起大旗推动传统中医传承意义极大。因为医疗是医与被医双方的事情,中医重树信心是全社会的问题。广州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的介入和推动令民众更容易接受。

刘力红说,现在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要重树民众对中医的信心,树立信心首先就要有典范、有榜样,讲古代名医的成就,讲张仲景太过久远,讲现代的、身边的名医才更吸引人、折服人。广州日报报道的这一批名医经验丰富、医术高明、德高望重,很有说服力。

“你们的专题把这些国宝级的名医的经验、治病案例、带徒事迹等作了全程记录,让民众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帮助更多的中青年中医界人士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参与老中医“师带徒”这一中医“接棒”活动的渴望,这对于解决中医“断代”危机、推动传统中医的传承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说你们策划这一专题非常及时、意义重大。”

药企总经理中医“找回自我”需媒体力推

佛山市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仲利说,他一直很爱看这个专题,他认为这个专题非常有必要很及时。目前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仍然有很多误区。无论是政府官员视察还是媒体到他们那里采访,常常爱问“出口多少?”人们对于中药出口急功近利,而中药在国外并不被认同,因为只有按照西药的办法把中药进行单体提纯才有可能被外国人接受。实际上中医中药讲究的是配方,与提纯完全不是一条路,如果为了加快出口放弃了中医的根本,中医中药就走到末路了。“祖国的传统中药真正要走向世界,就需要让外国人知道我们的原理、知道我们医术的高明之处,这就需要媒体的广泛宣传,广州日报首先举起旗帜进行宣传,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医中药界应该感谢你们的支持。”

佛山市中医院有关人员也谈到,虽然人们认为中医外科不如西医,但佛山传统的正骨医术自古就很有名,反而现在不被人们谈论,这是我们自己信心不足宣传得太少的缘故。

中医院医生广州日报专题激发工作激情

近段时间以来,广州日报关于广东名医的报道,引起了深圳不少医疗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他们认为,中医在深圳一直深受港澳人士及许多热爱中医的患者的青睐,而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报道,对发掘中医的精神和推动中医文化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深圳市中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深圳毗邻港澳,港澳同胞深受广东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求医看病时一般都会选择中医。近年来,在深圳发展的港澳台人士越来越多,其中又大约三成看病者都会选择中医,中医不再像以前的那样受到挤压。

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蒋红玉告诉记者,她对广州日报关于中医的大力宣传表示赞扬。她认为,对中国名医的报道不但可激发大量中医从业人员的工作激情,也对宏扬中医文化有很大作用。

建议借广州日报报道掀起全国大讨论

佛山各界人士还谈到,现在分到医院的中医院毕业生,大多一半是西医一半是中医的中专生。说明现在中医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提出一个建议,希望本报在报道名医和“师传徒”的基础上,能否发起一场全国性的关于中医教育的大讨论,这对于中医教育改革和解决中医“传承”的问题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