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感染大国,目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着对乙肝携带者及患者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其中女性携带者及患者还要面对养育后代可能带来的母婴传播风险和压力。这些女性在孕育和期待新生命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环境。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对住院分娩的550例乙肝孕产妇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7.5岁。调查结果表明,孕产妇及其家属对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知识了解甚微,迫切希望得到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
2 孕产期健康教育及指导
2.1 住院指导 孕妇入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对孩子未来情况的担忧,而心理压力大。因此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孕妇及其家属的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指导。
2.2 分娩期的护理指导 产时乙肝病毒可通过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传播。剖宫产虽然可避免胎儿在分娩中吸入污染的产道分泌物,但手术中出血多,婴儿暴露于大量被污染的母血中,故剖宫产并不能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因此,分娩期不刻意选择分娩方式。分娩时应尽量减少器具进出产道的机会,避免粗暴动作,以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及粘膜。对于阴道分娩者,由于HBsAg阳性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的机率与产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所以应尽可能缩短产程。胎儿娩出后应尽早将其身体污血处理干净,除早产儿外,新生儿常规沐浴,避免阴道分泌物和血中HBV感染新生儿,新生儿用物做到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胎盘娩出前常规抽脐动脉血查乙肝两对半,为新生儿的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
小编推荐:
孕妇冬季如何保健孕妇沐浴三注意
孕妇用药的原则孕妇保健因人而异
孕妇怎样注意着装产妇乳房如何保养
2.3 产后期的护理指导 产后乙肝病毒可通过接触母亲唾液和乳汁等方式传播。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全,易被HBV感染,所以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10μg)。对于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24h内给予乙肝疫苗(同上法)和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联合免疫。24~48h内挤乳汁2ml,查乙肝两对半及HBV-DNA,若乳汁中检出HBV-DNA则不哺乳。对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育婴知识的指导,如注意个人卫生,接触新生儿前、饭前、便后应严格洗手,喂奶前清洁奶头,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指导产妇以正确的姿势哺乳,避免奶头的破损,避免新生儿消化道水肿,避免皮肤破损流血。喂奶后要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驱气后放回床上,取侧卧位,预防婴儿溢乳。避免母婴口对口亲吻,必要时注意母婴适当隔离。对于脐血两对半正常者,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有报道表明,虽然胎儿出生时血清学检查阴性,但2~4个月后有60%发展为HBsAg阳性,符合乙肝的潜伏期。因此,对此类新生儿除了进行联合免疫外,还需进行定期随访。
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给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出院须知》,告知患者修养时间!预约复诊、服用药物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同时特别强调小儿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坚持随访,与医生保持联系,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医。
通过加强对住院乙肝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指导,明显提高了孕产妇及其家属对肝病的了解和自护知识水平,并且能将掌握的预防保健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了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提高自我保健的目的。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达到了双赢的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