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怎样护理小病人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小病人主要是指新生儿至学龄前期(13岁前)的病人。小病人的特点是:多数起病急,变化快。经过适当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好转也快。如果医治的不及时或方法不妥或护理不当,恶化也很快,特别是婴幼儿不会讲话,家长应该了解一些儿科方面的知识,以便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发现问题。

对小病人的观察要考虑到年龄、季节、遗传因素与发病关系等情况。小孩发病往往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小儿感冒、肺炎可同时伴有腹泻,因此观察要细致。小病人常见的症状和护理要点如下:

啼哭不会讲话时的小儿,不能用言语反映自己的感觉和要求,因而“啼哭”往往成为疾病发生和变化的早期预兆。家长要掌握好正常啼哭的规律,一般小儿在饥饿时、入睡前及排便前后都会啼哭。如此之外的哭吵,要考虑到衣着是否过冷或过热或过紧,是否有虫叮咬,或冻疮奇痒等情况。如果排除了上述原因,小孩还哭,应考虑到小孩有否生病致身体不适而引起啼哭。在没有弄清啼哭的原因前,切忌滥用镇静剂,以免患儿停止啼哭而掩盖症状,造成延误诊断病情的恶果。因此,如遇小儿严重啼哭,必要时应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呕吐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严重症状的先兆,家长要予以重视。当然呕吐的原因很多,不同年龄的小儿呕吐原因各有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应了解呕吐出现的时间,呕吐与饮食的关系,呕吐物的质和量,以及呕吐时伴随的症状等。

新生儿及婴儿呕吐反射功能不完善时,呕吐物常常从鼻腔和口腔同时涌出,容易产生窒息。所以,一般在喂养后要在背部轻拍,使气暖出,防止呕吐。如果呕吐为喷射性,呕吐物伴有胆汁、粪汁,腹胀明显,多见于小儿肠梗阻。如果呕吐伴有头痛、发热、惊厥,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或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呕吐物的气味,如酸性重的,大多为消化不良或胃肠道感染。所以,在家里碰到小儿呕吐的情况,不能忽视,要密切观察,对症护理。

腹泻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在夏秋季发病。许多小儿疾病都可产生腹泻,2岁以下的婴幼儿易得病。因为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常因外界或内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饮食不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等,都可引起腹泻。轻型的腹泻,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有时伴呕吐。重型腹泻,大便每天10次以上,大便粘薄,水分多,伴呕吐,食欲差,精神萎靡,常可引起脱水和发热。家庭护理时,要合理调整饮食,停喂不易消化的饮食和脂肪类的食物,腹泻严重的要暂时禁食。恢复饮食时,量要逐渐增加。人工喂养的可用米汤或开水稀释牛奶。

对细菌性和病毒性的腹泻要注意消毒隔离,以免引起传染。要预防红臀。因腹泻次数多,大便中碱性物质可刺激皮肤而引起红臀,故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揩洗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真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可以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