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号怎样过暖冬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暖冬之下,棉被商、羽绒服商直叹气,还有两类病人也会过得很不舒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在暖冬容易反复发病。干燥、病菌繁殖、污染物增多、早晚温差大……这些都是触发老病号反复发作的不利因素。患有这两大类疾病的病人该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
鼻炎病人:建议冷水洗脸
“鼻炎病人最怕就是冷热交替。”李建国主任说,暖冬如果一直暖和的话,对这类病人影响是不大的。然而,在暖冬人们感觉一天内温度变化比寒冬还大:早晨起床像初冬,中午热得像夏天,而到了傍晚又冷下来,冷热变化大对慢性鼻炎患者是强刺激。最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在早晨起来受凉、坐公车时吹到冷风等情况下喷嚏大作,流清鼻涕,严重的人喷嚏打个不停,连累到头部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预防鼻炎反复发作没有特效的办法,但适当锻炼鼻喉血管能起到防御作用,李建国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血管舞蹈”法:冬天可以常洗冷水澡或冬泳,如果体质稍差,洗脸时用冷水也有帮助。血管在受到冷水刺激时会收缩,变暖之后自然舒张,如此一收一缩,像跳舞一样训练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鼻炎发作。
支气管炎患者:背部要保暖
近段时间感冒病人剧增,都是暖冬惹的祸,而感冒对支气管炎患者而言是重大威胁。临床经验表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患感冒后,约有八成可引起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因此这个冬天支气管炎病人发病机会也会增多。
即使在不太寒冷的冬天,支气管炎患者也要注意保暖。在保暖上,背部的保暖很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强的免疫细胞,保暖背部能激活它们的功能,防止病菌、风寒的侵袭。同时慢支病人切忌吸烟,李建国说:“目前除了打疫苗外,戒烟是防止支气管炎发作的唯一有效办法。”
哮喘病人:过冬别忘了除螨
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污染物的刺激。目前的气候不利于污染物的消散,而且暖冬经常出现雾,大雾里含有很多大气污染物和病菌细菌,这些都会增加哮喘的发病机会。由于尘螨都是刺激哮喘发作的过敏原,除螨工作就尤显重要。对螨有过敏反应的哮喘病人,过冬时要保持室内除尘通风,经常曝晒床垫等卧室用具,居室内不宜铺地毯,不摆放毛绒玩具和工艺品。另外,羽绒、丝棉制品会引发某些人的哮喘,有过敏反应的人不宜使用。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
天气变化会造成血压波动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是头号敌人,但是暖冬同样存在不利因素。其一是暖冬并不排除出现短期的天气波动,有时甚至是突然降温,早晚温差也比较大。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彤歌说,天气变化会造成血压波动,温度波动大也引起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给冠心病和中风的复发提供机会。其二,暖冬里气候更加干燥,病人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容易促发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
冠心病老人:不宜早锻炼
中山二院南院心血管内科聂如琼副教授介绍,近段时间该科住院病房床位爆满,最多的就是冠心病患者,发病高峰期在早晨。这种病人过冬时,血管里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出现不稳定状态。特别在气温相对低的早上,本身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就增高,再加上低温的刺激,如果用力活动,很可能促发心绞痛,情况危急时还有猝死的可能。
尽管今冬气温高,但早晨还是凉风习习,聂如琼副教授强调冠心病患者不适宜早上锻炼,到中午气温回升时才能进行户外活动。
脑中风病人:记住多喝水
脑中风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种,其中常见的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不无关系。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彤歌说,暖冬气候非常干燥,如果喝水不够,病人血液黏稠度增加,堵住血管,脑血栓就爱发作。脑血栓一般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病人睡觉时或者夜间上厕所时才忽然发现自己半身失灵或偏瘫。根据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症状也各异。颈内动脉系统血栓的人,会出现感觉障碍,失语,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
因此这类病人这个冬天不能少了水,每天保证足够饮水,多煲汤。
心衰病人:注意防感冒发烧
“在暖冬里,有心力衰竭的病人特别要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聂如琼副教授强调,感冒发烧引起的肺部感染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的最常见因素。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两大类: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呼吸困难,睡觉时常需要垫高枕头,不然就感到憋气,甚至熟睡时突然憋醒;右心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是右上腹部饱胀,便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夜尿增多或减少,双下肢浮肿。病情继续发展的话,会出现全身衰竭,左右心衰兼而有之。
专家提醒,这种病人这个暖冬要做足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功夫,得了感冒或气管炎也不能轻视,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避免进一步发展造成肺部的感染,给脆弱的心脏带来更大负荷。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