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瘫痪病人夏天怎么过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火热盛夏,烈日当空,不论在家休息,还是出外搏杀,都觉得酷热难熬。普通人尚且如此,病号就更不用说。活动不便的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更加麻烦;皮肤病患者病情难以控制;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及老年痴呆症病人也面临病情反复的困扰……那么病人在夏季的家庭护理要注意哪些要点?

炎热的夏天,正常人都觉得难受,更别说瘫痪病人了。然而,一些家属常常“好心办坏事”,有人为了预防褥疮而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有人担心夏天缺水一大早就给病人灌一大瓶水……误区不少。那么,如何才能让瘫痪病人安然度夏?记者采访了广医二院神经内科高聪教授。

误区一:一起床就喝一大壶水

今年是刘伯瘫痪后必须面对的第一个夏天。上周,刘伯的老伴有事外出,出门前,老伴担心刘伯一个人在家喝水不方便,而夏天出汗又多,万一缺水怎么办?于是,刘伯刚睡醒老伴就给他递上一大壶水,逼着刘伯喝完。老伴出门半小时后,刘伯开始觉得头晕、想吐、不停出汗……

高教授指出,有人提倡每天起床后喝1500毫升水,这是错误的。一次喝大量的水,人体电解质平衡失调,就会全身无力、头晕眼花、呕吐、出汗,医学上称作“水中毒”。尤其对于瘫痪病人,一下子喝进大量的水,胃部被撑得胀胀的,再加上躺卧的姿势对心脏造成压迫,易引发二次中风。

正确的方法是少量多次喝水,最好每半小时到一小时喝一次,每次喝大半杯。

误区二:窗户紧闭空调风扇大开

张婆婆是今年春节发生脑中风的。本月初广州温度高达39℃,保姆图凉快把空调温度调到了23℃。第二天一早,张婆婆的儿子发现,原本只是右半身瘫痪的张婆婆竟然连左手也举不起来了。

高教授说,空调和风扇对于瘫痪病人来说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瘫痪者的身体保持干爽,不容易长褥疮。然而,瘫痪病人血液循环差,空调温度太低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再次中风。所以,有瘫痪病人的家庭空调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5℃,而且每天要开窗通风。

误区三:病人低烧乱服抗生素

曾伯因为中风而瘫痪已2年。前几天,曾伯的女儿在给父亲擦脸时觉得父亲的脸发烫,一量体温:37.5℃。当时也没在意,可第二天再量,仍然是37.5℃。女儿连忙打电话给一位在医院工作的亲戚,亲戚说给他吃点消炎药吧。于是,女儿翻出药给父亲喂了下去。

“其实,瘫痪病人由于植物神经受到损害,他们身体的散热速度往往慢于产热速度,所以会出现‘发低烧’的假像。”高聪教授说,所以夏天里如果家人发现病人体温偏高,而又不超过37.5℃,应考虑是植物神经功能不完善而引起的低烧。这时,家人应该注意为病人散热,例如减少衣物、开窗通风等,而不要随便给病人吃抗生素。当然,如果病人的体温超过了37.5℃,家属就应密切观察他们是否发烧了,一旦体温有不断增高的迹象,就应及时就诊。

安然度夏妙法

高聪教授说,炎热的夏天里,瘫痪病人流汗多,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所以胃口会显得比平时差。有的家人认为,既然病人不想吃东西就不要勉强,他饿了自然会吃。但实际上有的瘫痪病人的饥饿感不会很明显,但他们拒绝进食的时间超过1天以上的话,就会出现低血糖。如果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的状态下,脑细胞所需的葡萄糖缺乏就会出现缺氧坏死,从而对病人的脑部构成伤害。

夏季最好多吃半流质

所以,虽然病人在夏天容易没胃口,但家人不能任由他们不吃东西,而应尽量做一些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品,例如粥、面,瘦肉、鱼肉拌饭等。

长了褥疮最好侧身睡

说到瘫痪,话题当然离不开褥疮。而夏季由于气温高,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季节,所以瘫痪病人如果此时长出褥疮,很容易合并感染,最后甚至出现全身皮肤溃烂。所以,家人平时一定要注意给病人多翻身、拍背、按摩四肢,并且保持身体清洁和干爽。一旦发现病人身体表面局部出现潮红,就要警惕是否长了褥疮,这时要给病人涂上四环素软膏、百多邦消炎药膏等外用药,而且最好让病人侧身睡觉,不要压住长褥疮的部位。

如果病人的褥疮越来越厉害,而且出现了感染、流水、破损等现象,家人应尽快把病人送进医院处理,因为家里消毒条件有限,处理不当的话,情况就难以收拾了。

病人夏天烦躁要多开解

突然遭遇瘫痪,病人的心情本来就非常痛苦,再加上炎热的天气,病人心情烦躁就更不难理解了。在瘫痪病人中,合并患有忧郁症的人超过60%。

瘫痪病人的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人不应对病人流露出过多的同情,这样会让他们感觉更加自卑,应该尽量将他们当作正常人一样看待。每天早晨或者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将瘫痪病人带到户外,可以让他们心情变得开朗。

不过,如果病人的抑郁或者脾气暴躁持续超过2周,就应考虑向医生求助了。因为除了单纯的心理疏导,他们可能还需要药物的帮助。(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