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何为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把能选择性地浓集在某一内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胶体物质或化合物(又称扫描剂)注入静脉,这些物质便随血液迅速到达全身。并在某一内脏聚集,这些同位素从这个部位放射出放射线。由于射线能穿过皮肤而到达体表,故可在相应的体表部位上放置扫描机的射线接收装置(称射线探测器或探头),接收到射线的辐射能,转变为机械能,用扫描方法打印在记录图纸上,便可以从体外描记出放射性同位素在脏器中的分布图像——扫描图。用这种扫描技术检查方法,能清晰地显示内脏的位置、大小及形态。

例如正常肝脏的扫描图,在仰卧位时呈三角形,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边缘光滑。如果肝脏的某一部位长了肿瘤、脓肿或有肝吸虫病时,在扫描图的相应部位上就会出现一片空白区,或称放射性同位素缺损区。这种缺损区(或空白区),在扫描技术上称为占位性病变,对诊断及治疗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