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肠镜“逮住”大肠癌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王大爷因大便带血到当地医院检查,肛门指检及直肠镜发现直肠肿物,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急急忙忙在县城的一家医院做了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一个月,王大爷的大便仍不正常,时干时稀,常有黑便,常感腹部饱胀。术后二个月右上腹部出现一个约土豆大小包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才2个月,难道肿瘤就复发、转移了?王大爷连忙叫儿子带他到省城的一家大医院进一步检查。医生给他做了全结肠镜检查,发现在结肠靠肝曲的部位有一大小为2cmx3cm菜花样肿块,表面溃烂、出血,肠镜及病理诊断为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

那么什么是多原发大肠癌?多发性原发性大肠癌是指大肠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癌灶,分为同时癌和异时癌两类。在大肠内的不同部位同时或相差不足6个月发生两个以上的癌灶,称为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相距六个月以上的不同时期在大肠的不同部位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的癌灶,称为异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文献报道多原发大肠癌发病率4.2%~9%。

大肠分为直肠、结肠、盲肠三大部分。结肠又有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之分。用于大肠检查的内镜有: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电子结肠镜等。直肠-乙状结肠镜插入深度一般为25~30cm,只能发现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的病变。对于乙状结肠以上的大肠发生的病变,必须通过结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和确诊。因此,对经直肠镜诊断的直肠癌患者,如果不通过结肠镜对全段大肠进行检查(即全结肠检查),就有可能遗漏发生在高位结肠的同时癌,出现治疗失误,从而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既往由于人们对多原发性大肠癌认识不足,漏诊漏治情况并非少见,王大爷的情况就是这样。同样道理,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如果不定期复查,就不能及时发现异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无法得到早期进一步治疗。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直肠-乙状结肠癌患者均应常规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湖南省肿瘤医院唐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