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肺部发现肿块该做哪些检查?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年近6旬的王工程师,近1个月早晨起床后咳嗽,时不时发现痰中带一点新鲜血丝或小血块,有时午后还有点发热,不过体温始终在38℃以下。王工以为感冒了,服用抗感冒药,未见效。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下,到厂医院做了检查,发现右肺上叶有一个2厘米大小的球形病灶。这下王工和家人慌了手脚,老伴和儿女们陪着王工又是找专家,又是做CT扫描、核磁共振。但由于病灶太小又是在肺的边缘,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明确肺上究竟长了什么东西。最后,经人介绍他来到南京全军肿瘤研究中心,做了经皮穿刺肺活检,明确诊断为肺鳞癌,并及时做了肺癌根治切除术。

肺上长了肿块,尤其是怀疑肺癌者,很难用单一的检测手段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此时应采用多种检查方法才能早期诊断肺癌。这些方法包括:

痰脱落细胞检查。一般中心型肺癌(紧靠肺门支气管),阳性率可达60%~80%。病人应在每天晨起以清水漱口之后留取深咳时咳出的痰液,最好是带有血丝或血块的痰液送检,送检次数为3~12次。

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部透视、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及CT扫描等。X线检查是肺癌普查与确诊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纤镜能观察到病人的次肺段支气管腔,可在直视下用毛刷刷取病变部位的脱落细胞或钳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阳性率在90%以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子支气管镜,可同时电视摄像并可反复放映研究分析。接受这种检查有一定痛苦,但必要时,家属应该说服患者接受检查。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常采用与肺癌有较强亲和力的镓67,或疏肿瘤的锝99,静脉注射后扫描,可以显示肺癌病灶的轮廓及范围,阳性率达90%以上。如配合γ-闪烁照相能帮助发现更小的病灶,做到早期诊断。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组织所特有、并能从癌组织或病人体液、血液中检测出的与肿瘤关系密切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类如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抗原、铁蛋白等,酶类如烯醇化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激素类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胃泌素释放肽及促胃泌素释放肽等。

单克隆抗体。抗肺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突出的进展是证明肺癌细胞表面存在相关抗原,现已发展成方便、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应用广泛的研究手段。

基因诊断。可用于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的标本和对痰液及手术切除标本等进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检测。

经皮穿刺肺活检是在B超、CT或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细针直接穿刺肺部病灶抽取病变组织,做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创伤小,诊断价值高,是目前早期诊断肺癌最理想、最可靠的手段之一。

南京解放军81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张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