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反应
1免疫答应反应
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答应反应,可以分为三期:
(1)感应期为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先由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在胞浆内降解、消化,暴露出活性部位而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形成复合体(抗原信息),使t细胞或b细胞得以识别。
(2)增裂分化期为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阶段。b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可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ige等抗体;t细胞则增殖分化为致敏小淋巴细胞,分别对相应抗原起特异作用。
(3)效应期抗体或致敏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分别产生体液免疫效应或细胞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直接地或在补体协同下破坏抗原的过程称为体液免疫。致敏小淋巴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可直接地杀伤或释放淋巴毒素、炎症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使抗原所在细胞受到破坏或发生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这称为细胞免疫。这两种反应的最终效果都是消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或带有抗原的靶细胞,保护机体。
2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由于抗原性质和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以致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对自身组织成份产生特殊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变态反应,而造成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免疫病理反应还包括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增殖病(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
变态反应的分型及疾病如下。
Ⅰ型(速发型):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休克。
Ⅱ型(细胞溶解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溶血症及输血反应。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肺包炎。
Ⅳ型(迟发型):结核菌素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异反应,肿瘤免疫。
Ⅴ型(兴奋型):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Ⅵ型(杀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