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止血药)是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并因此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性。此过程极为复杂,必须在许多成分(凝血因子)的参与下方能进行(图12-1)。其主要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因子xa。②在后者与ca2+、因子v和皿小板磷脂的作用下,使凝血酶原(因子Ⅱ)变成凝血酶(Ⅱa)。③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因子Ⅰ),变成纤维蛋白(Ⅰa),产生凝血块而止血。④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酶的作用下,成为纤维蛋白降解物,而使纤维蛋白(凝血块)溶解。
促凝血药(维生素k、凝血质、酚磺乙胺等)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也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后者亦称抗纤溶药、包括氨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肾上腺色腙)及某些蛇毒制剂(如巴曲酶)也常用作止血药。
图12-1血液凝固和血块溶解过程及药物对其影响示意图
罗马数字表示各种凝血因子;a:活化型;pl:血小板磷脂o:需维生素k参与合成,
其拮抗剂为香豆素类;+:促进;-: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