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药
喘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的分泌物增加和粘膜水肿所致的小气道阻塞的结果。哮喘的发病机制多与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而哮喘息者普遍存在的气道高反应性更易诱发喘息。
哮喘患者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表面,使肥大细胞致敏。再次吸入抗原后,抗原与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裂解脱颗粒,释放过敏反应介质如组织胺、白三烯C4和D4(LTC4和LTD4)、前列腺素D2(PGD2)、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A(ECF-A)等。这些介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粘膜下嗜酸性细胞和多形核粒细胞浸润,导致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证据指出,支气管粘膜炎症时,嗜酸性细胞释放的大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s)可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分布在粘膜的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暴露,并使气管上皮舒张因子(EpDRF)生成减少,遇冷空气、灰尘及致敏原刺激时,感觉传入神经通过轴索反射,释放出P物质、神经激肽A(neurokinin 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发病的受体学说还指出,哮喘发病时β受体功能低下,这可能与哮喘患者血清中存在β2受体的自身抗体,并因此导致肺中β2受体密度降低有关。由于在肺中β2受体密度降低的同时,还发现α受体密度增加,故还提出哮喘发病时的α受体功能亢进学说。根据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对乙酰胆碱具有高反应性,还提出了哮喘发病的M胆碱受体功能亢进学说。还发现哮喘时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内Ca2+的浓度增加,并试用钙拮抗剂防治哮喘。
平喘药是指能作用于哮喘发病的不同环节,以缓解或预防哮喘发作的一类药物。常用平喘药可分为以下五类: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②M胆碱受体拮抗剂;③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④过敏介质阻释剂;⑤肾上腺皮质激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