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抗心律失常药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抗心律失常药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冲动来自窦房结,依次经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及浦氏纤维,最后传至心室肌,引起心脏节律性收缩。在病理状态时或在药物的影响下,冲动形成失常,或传导发生障碍,或不应期异常,就产生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众多,尤其是近年来这类药物进展较快,应用时需根据各药的作用特点及心律失常的原因选用相应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粗分为两大类: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前者又可分为下列四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剂(膜稳定剂)。能阻滞钠通道,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本类又可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

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的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n-乙酰普鲁卡因胺、吡二丙胶等。

b组:对0相去极及复极的抑制作用均弱的药物。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安搏律定、妥卡胺、乙吗噻嗪等。

ic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抑制作用较弱的药物。有恩卡尼、芬卡尼、氟卡尼、普罗帕酮等。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多洛尔等*

*本类药物请参阅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有胺碘酮、溴苄铵等。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等**

**本类药物请参阅本章之“1”

一般情况下,在心动过这时需应用抑制心脏自律性的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胶等);心房颤动时需应用抑制房室间传导的药物(奎尼丁、普萘洛尔等);房室传导阻滞时则需应用能改善传导的药物(苯妥英钠、阿托品等);对于自律性过低所引起的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则应采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