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创制自主知识产权新药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侃):2003年10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举办了建所45周年庆典活动。庆典活动在学术报告会、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与中青年科技骨干座谈如何发扬优良传统,再创药物所辉煌的氛围中展开。
45年来,药物研究所始终坚持以寻找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的药物为方向,坚持以创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药为重点,以中草药为主,采用现代医药学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药物研究所学科齐全,具有很强的新药研究和开发能力,特别是在天然药物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组合化学、分子药理学、高通量筛选等领域有明显特色。此外,为了全面提升具有平台技术特点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1994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该所相继建立了“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级新药筛选实验室”。在院校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2002年根据“新药开发”和“安全评价”两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密切关系,分别成立了“北京科莱博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
多年来,药物所积极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培植了一支从事新药研发的科技队伍。建所以来共研究出103种药物投入生产,其中创新药物15种。获科研成果奖约270余项。1986年国家建立基金制以来,共承担各类课题500余项,截至2002年发表论文总计3924篇。1981—2002年在国内外申请专利200余件。药物所所属的北京协和药厂2002年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药厂产值逐年增高。全所已形成应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研究及成果产业化三大环节的紧密结合。
该所科研队伍人才济济。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自国家评选政府特殊津贴以来,共有50人获此殊荣。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名;“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2名。近十年来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共计26名,还承担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教学任务,设置了十余门课程。
科技日报电子版
200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