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又保心
新泽西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诸如扑热息痛等对乙酰氨基酚类解热镇痛药,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后的心肌的恢复。冠状动脉的周期性血灌注量减少是导致缺血的主要原因。
细胞生物学和神经学教授Gary F.Merrill博士报告的实验室所见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的周期性缺血的心脏病治疗中,经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后的心脏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
Merrill说:我们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致力于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心肌功能和冠脉循环的潜在的保护作用。”
已发表的多篇论文均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对心肌细胞产生一种类似抗氧化剂的作用,从而抑制氧化反应引起的损伤。Merrill博士将缺血后期所观测到的心肌功能和循环的快速恢复也归因于对乙酰氨基酚的抗氧化作用。
“我们对初期的研究结果都很兴奋,并且期望可以在人体试验中得以验证。但在这期间,我们并不主张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使用者擅自更改使用剂量。”Merrill补充说。
心肌缺血被普遍认为是心脏病发作的先兆。心肌缺血的发生,通常伴有疼痛(所谓的心绞痛),而这正是负责为心肌运送氧气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所致。究其原因是由于脂质逐渐沉着于血管内壁而引起冠状动脉逐渐狭窄;使其血流量及氧气含量也随之减少。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统计数据,心脏疾病是美国第一杀手,仅在1999年一年中,就有近700,000病人死于心脏病。
Merrill指出,这一研究也只是探讨对乙酰氨基酚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积极治疗作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日渐增多,他的研究连同休斯顿Baylor医学院的Addison Taylor博士、Georgia大学药学院的Phillip Greenspan教授等的研究均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预防损伤的作用。另外,Taylor和Greenspan的研究还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对动脉硬化同样具有保护和预防作用。
医药经济报
阿胜 译
200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