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细胞保护剂氨磷汀
黄平丁惠萍
【通用名称】氨磷汀,amifostine
【异名】依硫磷酸,Ethiofos,Ethyol,WR-2721,YM-08310
【化学名称】2-(3-氨基丙胺基)-乙硫醇磷酸酯
【药理作用】氨磷汀是一种新的细胞保护剂。它是一种亲核性含硫的前体药物,通过膜碱性磷酸酯酶作用脱磷酸成为有活性的代谢物WR-1065(游离硫醇)而起作用。氨磷汀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蓄积量比约为1:50~100,这种分布不均匀性可能与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膜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和pH值不同有关。肿瘤组织多为厌氧代谢,pH值较低,膜碱性磷酸酯酶活性远低于正常组织;基于pH的不同,WR-1065更易被正常组织所吸收。其细胞保护作用正是依赖于这种正常组织中的高浓度来清除自由基,灭活活性的细胞毒药物如铂类及烷化剂等,而在肿瘤组织中,该药浓度较低,故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且不影响放、化疗效果。
氨磷汀能广泛地分布于正常组织,对许多正常组织、器官起着保护作用。动物实验、临床前及临床实验已经证明氨磷汀能预防多种化疗药物如铂类、烷化剂、紫杉特尔、氟脲嘧啶等对肾、骨髓、心脏、肺、外周神经等的毒性反应;对放疗所致的粘膜损伤、口干症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1999年6月,被美国FDA批准为第一个用于减轻肿瘤患者因放疗引起的口干症的治疗药物。
【药代动力学】给药后,以二室模型迅速从血浆中消除,广泛分布于正常组织中,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88和8.8 min。所给剂量大部分停留在组织中,并经碱性磷酸酯酶作用转化成活性的WR-1065,再进一步氧化成双硫化合物WR-33278,氨磷汀及其代谢物总尿排出量为所给剂量的6%。
【适应证】用于化疗对肾、骨髓、心脏、外周神经等的毒性和放疗所致的口腔干燥症的预防。
【用法用量】化疗保护:推荐成人剂量为910mg/m2,于每个化疗周期 开始前30min开始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少于15min。放疗保护:在高剂量放疗前给予本品5 00 mg/m2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少于15 min。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发生率约为57%,需注意监控;有时有恶心、呕吐;另外还有发热(39%)、打喷嚏(25%)、头昏(11%)、寒战(4%)等;还可以引起低钙血症,特别是对于每日用药者,可能是由于抑制甲状旁腺功能所致,因此应注意补钙。对不能耐受者,下周期可适当减量。
【注意事项】①有低血压倾向者禁用;②本品能与顺铂迅速形成复合物,影响疗效,故两者应间隔15 min后使用,切勿混合注射;③对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在用氨磷汀前24h应停用降压药物。
【临床评价】目前,氨磷汀对肾、骨髓的保护及对放疗所致的口腔干燥症的预防作用,已有许多的临床实验予以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心脏、肺及外周神经等的保护作用,现主要见于动物实验,临床上应用较少。①对肾毒性的防护:在对一 组卵巢癌患者的研究中,肌酐清除率下降大于40%的患者,对照组中有30%,而氨磷汀组仅为13%;对照组中有5%的患者因肾毒性而停止继续治疗(化疗1个周期后血清肌酐水平大于15m g /L),氨磷汀组则全部完成了治疗;②对造血功能的影响:Mohr等对10名已转移黑色素 瘤患者,用福莫司汀(100 mg/m2)与氨磷汀(740mg/m2)治疗,4名患者病情稳定超 过3个月,无1例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反应(WHOⅡ~Ⅲ级),也未发现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历史对照,单用福莫司汀治疗的患者中,约40%出现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约45%出现严重的白细胞下降(WHOⅢ~Ⅳ级);③对放疗的防护:Bohuslavizki等对50名甲状腺癌患者 进行了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25名患者在高剂量放疗前给予静脉注射500mg/m2的氨磷汀,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在治疗前和高剂量放疗3个月后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功能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放疗前后腺功能有显著下降(P<0.001),9个患者有2级或3级的口腔干燥症,而治疗组放疗前后腺功能无显著变化(P>0.691),无1人发生口干症。
【规格包装】粉针剂:500 mg/瓶。
【贮藏条件】密封保存,有效期3年
【生产厂家】美国先灵葆雅公司
[作者简介]黄平(1965-),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理。联系电话:(0731)8800553-235。
黄平(湖南省肿瘤医院药剂科,长沙 410006)
丁惠萍(湖南省肿瘤医院药剂科,长沙 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