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格帕沙星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格帕沙星

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格雷沙星,代号OPC-17116),是由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改进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为90年代初开发,后转让给英国格兰素-威尔康(Glaxo-Wellcome)公司,于1996年3月向欧洲(德国为参照国)提出申请,同年8月向美国FDA提出申请,现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美国采用药名委员会(USAN Council)已经在383号目录表中正式宣布,FDA于1997年12月正式批准上市。

格帕沙星的分子式为C19H22FN3O3,分子量为395.86,其CAS号为161967-81-3。本品为白色粉末,水中溶解度很小,故常以其盐酸盐溶于水供制作片剂的原料。格帕沙星化学结构如下:

格帕沙星的化学结构与环丙沙星相似,但在5位上取代有甲基,在7位的哌嗪环上有3-甲基取代,根据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的规律表明,格帕沙星一日一次给药,组织渗透力强,抗菌谱广,甚至对衣原体也有效。对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效果显著,如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造成的社会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比环丙沙星的疗效要强4倍,其它如光毒性、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均比现有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少见。

1抗菌作用

Marco等[1]在日、美、欧盟等六国的多中心国际研究中,从临床分离了6000株以上的细菌,对格帕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很多革兰阳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与环丙沙星相似或稍弱,但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其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葡菌和凝集酶呈阴性的葡萄球菌,格帕沙星与环丙沙星的效果相同,但对肠球菌和苯唑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其体外抗菌效果强于环丙沙星。对潜在的呼吸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噬血杆菌、卡他性摩拉菌、克帕白肺炎球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的体外活性相似或优于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至少比环丙沙星要强4倍,而对肺炎支原体的活性则比环丙沙星强8倍。格帕沙星对淋球菌(MIC=0.004mg.L-1)及沙眼衣原体(MIC=0.03~0.06mg.L-1)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

2药代动力学

单次服用格帕沙星400mg,服药后2~5h,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1.5~5.2mg.L-1,在炎性液中的药物浓度在4~5h达高峰,平均为1.1mg.L-1。服药后24h尿中回收8.3%,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粪便排出体外。Cook等[2]对24名胸片异常或咯血的患者给予格帕沙星400mg.d-1,连续用药4d,用药后4~5h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1.8mg.L-1,而此时药物在支气管粘膜、皮下组织液、肺泡巨噬细胞中的浓度分别为5.3,27.1和278.4mg.L-1,分别为血清中浓度的2.9,15.1和154.3倍,表明格帕沙星的组织渗透力很强,优于环丙沙星等药物。格帕沙星在血浆和炎性液中的消除半衰期均约为12h,故适合于1日1次或1日2次给药。

3适应症

格帕沙星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宫颈炎、前列腺炎、淋球菌感染等;也适用于消化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

4用量用法

成人一般用量为1日1次200~400mg口服,儿童用量酌减。

5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格帕沙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头痛、头晕及皮疹等,发生率在2%~10%,多只是轻中度反应,2%~5%可发生试验室参数异常,主要为肝脏酶的短暂升高。

格帕沙星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使其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合用时需注意。亦不宜与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等抗酸药同服,以免影响格帕沙星的吸收。

6临床应用及与其它抗菌药的比较

6.1用于呼吸道感染小林宏行等[3]对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肺炎进行了双盲对比试验。格帕沙星组300mg,qd;氧氟沙星组200mg,tid,均连续用药14d。临床有效率:格帕沙星组为96.4%(108/112);氧氟沙星组为92.9%(105/113)。细菌杀灭率:格帕沙星组为96.4%(27/28);氧氟沙星组为97.0%(32/33)。

在一项为期10d,对634例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急性恶化的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格帕沙星400mg或600mg,qd,其疗效至少与阿莫西林500mg,tid,效果相当。

Wise[4]最近指出格帕沙星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抗肺炎的活性要优于其它氟喹诺酮药物。

6.2用于淋病及泌尿生殖器感染Edward等[5]的一项随机开放性研究采用351名无并发症的淋病男性患者,分别口服单剂量格帕沙星400mg和头孢克肟400mg,在299个可用微生物学评价的患者中,格帕沙星组治愈率为99%(147/149),头孢克肟组治愈率为97%(145/150)。对其中16%(47/299)感染对青霉素耐药的奈瑟淋球菌的患者,两组的细菌杀灭率为100%。21%(62/299)感染对四环素耐药的菌株的受试者,细菌杀灭率为97%。结果显示两药在无并发症的淋病的治疗中效果相当。

6.3用于皮肤细菌感染荒田次郎等[6]就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皮肤细菌感染进行了一项双盲多中心的对比试验,患者为严重的毛囊感染(疖痈等)及弥散性感染(蜂窝织炎、丹毒等),共计227例,可供分析的209例,临床有效率:格帕沙星组为90.5%(95/105);氧氟沙星组为88.5%(92/104)。细菌杀灭率:格帕沙星组为86.0%(49/57);氧氟沙星组为88.3%(53/60)。

6.4用于妇产科感染松田静治等[7]在28所医疗单位对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进行了双盲对比试验,共计244名受试者,可供评价的118人。格帕沙星组300mg,qd,连续用药7d,临床治愈率为98%(98/100),细菌杀灭率为89.7%(52/58);氧氟沙星组200mg,tid,连续用药7d,临床治愈率为93.1%(94/101),细菌杀灭率为95.0%(57/60)。表明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叶立 (天津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

参考文献

[1]Marco F,Jones RN,Hoban DJ,et al.In-vitro activity of OPC-17116 against more than 6000 consecutive clinical isolates:a multicentre international study.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4,33(3):647.

[2]Cook PJ,Andrews JM,Wise R.Concentrations of OPC-17116,a new fluooquinolone antibacterial,in serum and lung compartments.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5,35(2):317.

[3]小林宏行,和田光一,荒田正昭,他.格雷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肺炎治疗的双盲比较试验研究.日本化学疗法学会杂志,1997,45(6):442.

[4]Wise R.Grepafloxacin,a viewpoint by richard wise.Drugs,1997,53(5):825.

[5]Edward WH.Comparision of single-dose oral grepafloxacin with cefixime for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gonorrhea in men.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7,41(8):1843.

[6]荒田次郎 ,森健 一,相原 浩,他.格雷沙星与氧氟沙星对皮肤细菌感染症的双盲多中心比较试验成绩.日本化学疗法学会杂志,1997,45(7):506.

[7]松田静治,保田二介,山崎知文,他.格雷沙星与氧氟沙星在妇产科领域感染的双盲研究比较.日本化学疗法学会,1997,45(7):525.

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