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
【化学名】2-[3-甲基-4-(2,2,2-村氟乙氧基)-2-吡啶基]亚磺酰]-1H-苯并咪唑
【性状】本品为结晶,M.P.178-182℃。
【开发者】日本武田药品公司
【上市日期】1992
【药理作用】 本品为取代的苯并咪唑衍生物,是第二个质子泵抑制剂。在胃壁细胞的细管酸性环境中转变成有活性的亚磺酸胺衍生物,该活性物连接到 H+,K+-腺苷三磷胺(ATP)酶的巯基上(H+,K+-ATP酶催化胃酸分泌过程的最后一步),所以钝化了H+,K+-ATP酶,抑制了中枢及外周两者调节的胃酸分泌。
体外研究表明:本品在抑制胃酸分泌方面至少与奥美拉唑一样强。动物模型体内研究表明,本品抑制胃酸分泌不如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但与奥美拉唑一样有效。
人体试验表明:口服本品15~60mg产生与剂量成比例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起初30mg剂量后抑制作用约为80%。每天服用一次30mg,用药7日后,抑制作用大约为90%。与H2受体拮抗剂不一样,本品不管是早晨服用还是晚上服用,均能抑制白天及夜间的胃酸分泌。本品也能减少胃酸分泌量并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其活性。
短期临床试验表明:消化性溃疡病人用本品30mg/d,用药2个月,病人血清胃泌激素水平升高两倍,但停药后几日至4周血清胃泌激素水平恢复到基线。12个月的长期研究试验表明,本品60mg/d,也能明显增加血清胃泌激素水平.由于胃酸抑制,血清胃泌激素水平升高,还未发现引起胃粘膜形态学明显改变.本品能防治实验性产生的动物溃疡,30mg/d或60mg/d能保护阿司匹林产生的粘膜损害。
体外及初步的临床资料表明:本品能清除胃粘膜上的幽门弯曲杆菌(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一种细菌)。由于本品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所以必须以肠溶制剂给药。服用本品30mg肠溶胶囊大约在2小时内达血峰浓度1038ug/L。
实验表明在7日内重复服用本品后,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增加。本品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转化成活性物质AG-1812和AG-2000时。血清中本品迅速并完全代谢成2个主要的排泄物:兰索拉唑砜及羟基兰索拉唑。大约剂量的14%~23%以缀合的和非缀合的后基化代谢物排泄到尿中,在尿中未发现原型本品。
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给药后,平均半衰期为1.3~1.7小时,老年人半衰期约为2小时。严重肝功能衰弱病人半衰期延长至7小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天服用本品30mg,用药2~4周,4周后有效率75%~100%。大多数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服用本品30mg,治愈率高并且比雷尼替丁治愈得更快,2周时本品有效率75%~80%,而雷尼替丁45%~60%。4周后分别为93%~95%和80%。
一项有代表性的试验表明:本品治愈速度比法莫丁更快(在2周时,治愈率分别为52%比37%),治疗4周后有效率稍高(89%比80%)。本品也显示出治愈速度比奥美拉唑更快(在2周时治愈率74%比58%),但4周后两药有效率相当。
每天服用本品30mg和60mg,可迅速减轻溃荡引起的疼痛。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本品30mg缓解疼痛比雷尼替丁每天300mg更快,平均3~7 天后疼痛完全消失。每天服用本品60mg缓解腹部疼痛优于雷尼替丁,但较低剂量的相对有效率不确定。
需要长期治疗的胃溃疡患者一般每天服用本品30mg,治疗4周和8周后,治愈率分别为50%~79%和87%~99%。治疗胃溃疡,用药4周,每天服用本品30mg比雷尼替丁每天300mg更有效(73%~78%比56%~61%),用药8周后,本品比雷尼替丁治愈率略高(99%比91%)。
治疗胃溃疡,用药2、4周和8周后,本品每天服用本品30mg比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更有效、更快(在减轻症状方面),8周后,本品每天服用本品30mg比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更有效(93%/82%)。
每天服用本品30mg可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周后治愈率63%~84%,8周后治愈率85%~92%。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本品优于雷尼替丁而与奥美拉唑相当.用药治疗4周后,本品缓解胃灼热症状明显好于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
初步实验资料表明本品能有效地用于治疗H2受体拮杭剂难以奏效的消化性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每天服用本品30mg,用药8周,可获得69%~100%的治愈率;如果从第8周将剂量加大到每天服用本品30mg,可获得更高的治愈率。
【适应症】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为腹泻,头疼、恶心及皮肤病学的反应,偶见肝功能检查及所有血细胞数方面的异常。
【用法与用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建议每天服用本品30mg,在早晨或晚上服用。胃溃疡或难医治的消化性溃疡病人采用类似的用药方案。本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通常需要2~8周;治疗胃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需要4~8周。如果用药6~8周后,溃疡未愈合,每天服用本品60mg。剂量依赖于患者症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