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血小板减少不再可怕!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血小板减少不再可怕!

——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在临床医疗中,常会遇到因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血液病以及骨髓移植等原因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对于肾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可用重组细胞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特异性地使红细胞和白细胞恢复正常。而对于与止血、凝血机能密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却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临床主要依赖输注浓缩血小板进行治疗,但血小板寿命很短(约8~10天),而且输注血小板可能引起输血反应或感染血源性疾病,甚至产生血小板抗体,并抑制内源性TPO的产生,延缓血小板的恢复。目前唯一经FDA批准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只有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IL-11),该药对血小板生长的刺激作用仅为中等,同时应用中又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开发疗效更好,毒性更低的药物。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存在刺激血小板生成的体液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但直到1994年才成功克隆这种特异性作用于血小板系统的物质。

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药物有血小板生成素C-mpl片段模拟肽(PEG--rhMGDF和rhTPO)。PEG--rhMGDF是一种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人巨核细胞生长核发育因子;rhTPO(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正式上市。美国Genentech公司核沈阳三生制药研制的是通过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rhTPO,具有332个氨基酸,未正确,完整修饰的全长因子,与天然的TPO极为相似。rhTPO无化学变构体,临床试验表明它可以缩短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或严重性,减少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或在健康血小板捐献者进行血小板动员。而Amgen核Kirin合作开发的PEG-MGDF,是半长、截断的分子,只具有TPO分子的165个氨基酸端,用聚乙二醇包埋以提高寿命,效率,与天然TPO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因发现多例抗体,已被停止临床试验。因此,全长分子的rhTPO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将在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02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CSCO(肿瘤临床协作组)与肺癌会议上,许多临床专家了解到TPO的临床进展,急切盼望rhTPO能尽快上市,因为目前输注血小板的费用昂贵,一般输一袋血小板(约10个单位)的费用在1500~2000元左右,更为可怕的是反复输注血小板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国内目前只有沈阳三生制药的全长rhTPO完成了Ⅰ,Ⅱ期临床试验,进入Ⅲ其临床试验,有望于2003年底作为国家一类新药上市。到目前为止,临床观察结果表明:rhTPO对人体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血小板的作用;连续皮下注射7~14天,可提高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程度。明显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天数,明显缩短自化疗始血小板恢复至75×10^9/L以上所需天数,明显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

吴瀚

医药经济报

200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