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的临床新用途
1.治疗哮喘
据《日本医学论坛报》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治疗哮喘,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呼吸道过敏状态,抑制T淋巴细胞,还具有轻度免疫抑制功能。近年来的实验发现,红霉素还可抑制黏液分泌,抑制茶碱清除率,延长类固醇排泄时间,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因此,有助于治疗呼吸道疾患,尤其对难治性哮喘可减少类固醇药量。红霉素可作为哮喘的有效药物。
治疗方法:红霉素20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口服10周。用量相当于治疗感染症的半量。
2.治疗军团病
美国首次发现(1976年)军团病。军团病系嗜肺性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车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患者起病急,发热、厌食、全身不适和精神错乱,部分病人出现皮疹,少数病人可发生休克。肺部病变呈急性弥漫性肺泡损害和急性纤维蛋白化脓性肺炎两个类型。红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
(1)治疗方法:红霉素2—4g(儿童1月龄以上者每天按15mg/kg体重计算),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周。单用红霉素疗效不佳者,可并用利福平。
(2)疗效:一般用药2—3天症状明显好转,4天左右体温恢复正常。
3.治疗腹胀
国外有报道,采用红霉素治疗反射性肠梗阻和OgiliVie综合征,可以使腹胀减轻,出现排气和排大便。机理是红霉素可以直接刺激肠蠕动,可广泛用于胃肠道神经源性运动障碍。
(1)治疗方法: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0天。
(2)疗效:服药后24小时腹胀减轻,开始排便、排气。
4.治疗旅游者腹泻
旅游者腹泻的病原菌包括病毒(如轮状病毒等),寄生虫(贾第虫、阿米巴)或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菌属)等。患者有厌食、不适、腹痛、水泻、恶心、呕吐和发热的症状。采用红霉素治疗是最有效的首选药物。
治疗方法:红霉素0.5g,每日2次口服,疗程2—3日。
5.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据国外报道,比利时医生采用红霉素治疗严重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发现有明显促进胃排空的作用。红霉素对胃肠运动有类似胃肠多肽蠕动素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红霉素与蠕动素受体结合,充当蠕动素激活剂的作用,从而改善胃肠运动功能失调。
(1)治疗方法:红霉素250mg,每日3次,饭后30分口服,连服4周。
(2)疗效:经治1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改善胃排空全部收效。服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6.治疗前列腺炎
引起男性泌尿道反复感染的慢性前列腺炎,使用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红霉素是脂溶性碱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可增强抗菌能力,甚至使抗菌谱扩大到革兰阴性杆菌,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变形杆菌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均有疗效。
(1)治疗方法:红霉素0.5g,碳酸氢钠2g,每日4次口服,2—4周为一疗程。
(2)疗效:使用本疗法治愈率可达85%。
7.治疗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软下疳
杜克雷嗜血杆菌是引起软下疳的病因之一,为性接触传染。细菌感染处出现小斑点,继而形成脑疤,溃破后形成溃疡,向周围扩大,产生多个新的溃疡,区域淋巴结肿大。磺胺、四环素治疗难以奏效。据报道,采用红霉素治疗,效果满意。
(1)治疗方法:红霉素0.58,每日4次口服,连服10日。
(2)疗效:总有效率为97%。一些较大溃疡仅用药14天便可痊愈。
8.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疾病
沙眼衣原体寄生于细胞内,对不同种属的宿主产生不同的疾病,如男性尿道炎、附睾炎、同性恋者直肠炎;妇女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前庭大腺炎、输卵管炎等。有学者报道,采用红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疾病比四环素疗效好。
治疗方法:红霉素0.58,每日4次口服,连服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