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艰苦研究三种新药“出炉”
——武大艾滋病研究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杨凯军): 日前,著名病毒学专家、武汉大学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田波教授透露,该中心艾滋病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研制出三种新药,并上报申请国家专利,其中一种控制艾滋病性传播的栓剂,在性接触过程中,局部给药,其毒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较高。
据了解,目前最成功的艾滋病治疗方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但药物十分昂贵。武大和武汉春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近半年来已联合开发三种新药,一种为栓剂,该栓剂集抗真菌、抗艾滋病病毒、促进损伤修复于一体,直接放入人体下部,优于口服药;另两种为含有“齐多夫定和双脱氧肌苷”和“司他夫定和双脱氧肌苷”的药用组合物,利用联合用药的思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佳,又能减少患者多服药的恐惧,大大降低毒副作用。这种方案可在消除体内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同时,还可控制它的繁殖。
武汉大学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是我国最先进的艾滋病研究中心,艾滋病研究专家桂希恩教授在此从事低端的血样采集工作。田院士还透露,该中心成立一年来,已采集了我国110个艾滋病病人的样本感染基因,得出艾滋病中国株的基本特征,如果能克隆感染基因进行研究,将不会以病人为实验品开发新药,且能研制出中国爱滋病人“专用药”。另外,该中心还在抗肿瘤基因工程新药TNFSF10(新型肿瘤因子)的研制上有新的突破,利用TNFSF10的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从而将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新型抗肿瘤基因工程新药。
摘自:《大众科技报》
200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