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靶向癌细胞
最近,能携带三剂致命的放射粒子进入癌细胞的分子“定时炸弹“已经研制出来。这种独特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通过靶向破坏治疗所需的放射能剂量。
迄今为止,这种治疗剂已经在小鼠身上施行,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灵癌症中心的大卫·史切恩伯格等人计划在今年开始人体试验。这种“纳米发生器”使肿瘤萎缩,阻碍小鼠体内的前列腺癌或淋巴瘤再生长。在体外,这种纳米发生器能杀死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神经细胞瘤和前列腺癌的细胞。
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研究者达纳·麦瑟维斯说,这种技术的成功带来很大的希望。这种疗法可以更好地穿透较大的肿瘤,因为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释放其有毒放射能之前进入肿瘤的深部。
这种纳米发生器的核心是一个笼样的分子,能携带放射性同位素锏225。粘附到分子笼上的抗体自动导向靶肿瘤。当肿瘤细胞被定位后,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结合,将“笼”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到肿瘤细胞内。放射性同位素锏225的半衰期是10天,随后迅速衰变成3种继承原子,每一种都释放出α粒子。
有许多疗法已经使用抗体来靶向癌细胞,通过输送有毒的分子或者放射性粒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肿瘤都对这些毒性化合物做出反应。以前使用的放射性粒子往往在达到癌细胞之前就衰变了,因为所用的同位素半衰期很短。
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200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