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有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常用的调脂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等特点。最近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明显降低血脂,而且还有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
采用大规模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分现,高胆固醇血症或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醒塞和脑卒 中)发生的危险性减少,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另我将12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成两组,A组经饮食控制使胆固醇降至正常水平。B组口服他汀类药(普伐他汀每天40毫克)。结果B组冠心病发生率比A组下降36%。显然,他汀类药物并非由于单纯调脂作用而发挥疗效,还有其它方面的独特功能。
目前发现,他汀类药物在保护心脑有以下作用:
1、稳定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核和纤维组成,含有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释放蛋白酶,分解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使斑块脱落形成血栓。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巨噬细胞数量和抑制其活性,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将32只动脉硬化的猕猴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他汀类药物和安慰剂治疗。两年后发现,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猕猴,动脉壁上斑块内所含的巨噬细胞化数量和新生血管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所以他汀类药物可避免斑块破袭。减少引起血栓的危险性。
2、恢复内皮功能: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用普伐他汀每天10-20毫克治疗6个月,血管舒张性和弹性有所,愎因流对斑块的压力减小,血栓形成减少,而且有拮抗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
3、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氧化氮(NO)具有拮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有刺激内皮释放NO的功能。美国进行的一次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比较的临床研究,将3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剂 量每天40毫克)和辛伐他汀组(剂量每天20毫克)。经2-3个月的治疗,结果发现,普伐他汀组较治疗前血小板沉积率显著降低,而辛伐他汀组则无此作用。可见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冠心病复发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伐他汀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
4、减少炎症反应:心肌梗塞后出现炎症被认为是冠心病复发的重要危险信号,因此减少炎症反应可延长冠心病患者的生命。391例复发性心肌梗塞和非复发性心肌梗 塞和两组患者,分别测定血样中代表炎症反应的C反应性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结果证实,复发组两项指标显著增高。另外将472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A组用普作他汀,B组用安慰剂,观察5年,结果B组CRP水平逐年增高,而组则降低。
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学院研究中心通过一项研究发现,普伐他洒早于目前医疗标准时间用药,可发挥更显著的临床效应,通常在心脏病发作后3-6个月使用。如果在心脏病发作后立即使用,对心脏内皮功能产生显著作用,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总胆固醇(TC)>5.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LDL)3.4毫摩尔/升,分为A、B两组,各30例。入院后10天,A组口服普伐他汀,每天40毫克,B组口服安慰剂,并通过高精确度手臂超声波测量病人血管扩张水平。6周后,使用普伐他汀的病人,内皮领带上出现明显良性变化,而用安慰剂的患者则无变化。这种良性变化可减少冠心病病人复发的危险性。使用普伐他汀后TC、LDL分别下降23%和33%,使用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
目前发现,他汀类药具有保护心脏、预防脑卒中以上四项非调脂作用,其中前两项是普伐他汀独有的,奠定了它作为防治冠心病和高胆固醇血症一线药物的临床地位。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会发现它的一些新用途。
200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