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骨折内固定失败94例原因分析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摘要】 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若应用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我院十二年收治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94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内固定 失败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十二年收治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手术824例,其中内固定失败94例占11.40%。院内失败49例,外院转入45例。本组男性60例,女性34例。年龄9~79岁,平均年龄37.2岁。骨折部位及类型,肱骨10例,尺骨11例,股骨骨折54例,胫腓骨折29例。横断骨折18例,斜形23例,螺旋21例,粉碎性28例,多段骨折4例。骨折与内固定方法的关系见附表:(略)

本组以普通钢板失败率最高44%,其次为螺丝钉22%,梅花针、克氏针失败率最低,可能与使用例数有关。

1.2 骨折移位时间及内固定情况 骨折错位时间最短8小时,最长126天,平均28天。成角移位75例,旋转成角19例。内固定物弯曲变形36例,折断29例,螺丝钉松动拔出24例,起不到内固定作用5例。

1.3 内固定失败原因 手术适应掌握不当18例、内固定材料质量问题6例、技术性错误38例、术后处理错误32例。以技术性失误导致失败率最高40%,其次是术后处理失误34%。

1.4 分析其技术性失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内固定原料器械设计方法选择不当,如长骨干骨折单用钢丝固定或螺丝钉固定,股骨骨折用四孔加压钢板或普通钢板或任意加大长内固定物19例。②内固定材料的长度和数量不充分,如髓内针过短、螺丝钉少18例。③内固定物技术不符合要求,如螺丝钉平均穿过骨折间隙致活动性分离,造成骨不连6例。④内固定物不符合生物学要求,如股骨干骨折钢板放置前外侧、胫骨钢板放置外侧、肱骨钢板放置前外侧等7例。

2 讨论

S isk [1]提出骨折内固定的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他认为只有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骨骺骨折或骨不连,以及难以手法复位和维持不稳定骨折才具有绝对手术指征。实际上大部分骨折只具备相对的手术指征。因此,应有选择的进行手术,不能盲目的内固定而导致失败率增高。主要把握患者全身情况、骨折部位、类型及术者的自身条件包括技术及设备条件。不同类型骨折内固定,在技术上有不同的要求,在术前必须做出正确的分析、充分的准备,以及术中正确合理的使用内固定物和对内固定物原理做指导,这样才能确保内固定物的成功。事实上内固定的失败与原材料器械设计和工业加工手术及术后处理四个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有关,盲目手术是造成技术性失误的主要原因,本组有36例属于这种情况。普通钢板内固定临床上最常用但失败率最高术中操作简行多被应用,但钢板的适应症不确切,钢板的固定使用技术失误,基本要求是钢板的长大于固定骨干直径4~5倍,骨折线两端分别以2~4枚螺丝钉固定,螺丝必须恰好穿透两层皮质。钢板应放在张力侧,钻头要求小于或等于螺钉直径,否则易引起失败。本组有4例股骨干骨折在基层医院施行内固定,仅用4孔钢板固定在骨折两端置1~2枚螺丝固定而失败,钢板折断拔钉等因素应用电钻打孔,因电钻转速高可引起骨质灼伤,致骨折两端拔钉钢板螺丝钉失败14例。髓内针固定,髓内钉应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其长度应超过骨折远端8厘米。完善的髓内钉没有过报道,各种不同形状的骨骼不可能有相应髓内钉,髓内钉在髓腔中必须略为松动。本组因髓内钉太软太细而失败均属同一情况。 术后的管理,适量的功能锻炼也很重要,本组有4例v 形针,钢板内固定12例未外固定,过早的负重暴力锻炼,应用外固定过早的解除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因素。肢体的功能锻炼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骨折类型且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来决定。不可忽视高危人群患者不遵医嘱和自己过早解除外固定,过早负重,不逐步进行功能锻炼、逐渐增加重量而致内固定失败,值得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S isk,TD.Fracture,In Compbellgs operativeor thopaedies Sixthed.Thec.V.Mosby Company. London1980:510.

[2] 赵定麟.新理论与技术[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4.

[3] 王亦璁,译.骨与关节损伤[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