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
摘 要 目的:了解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对23例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用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随访1~4年。结果: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折愈合和内固定失效是一个相互竞争的关系。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骨不连;手术;原因分析
我院1994~1999年收治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23例,随访1~4年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2~75 a,平均43 a,内固定松动断裂时间3周~13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部位:肱骨3例,尺骨1例,胫骨7例,股骨12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7例、横行骨折11例、斜行骨折4例。原固定方法:普通钢板2例、加压钢板12例、髓内针6例、Ender's针2例螺丝钉1例。其中6例钢板断裂,钢板弯曲螺钉松动8例,1例髓内钉和Ender's钉断裂。
2 治疗方法
手术拆除断裂松动内固定,选用加压钢板固定,作髓外髓内植骨相结合,带皮质的自体髂骨柱或腓骨植入髓腔,外周再植条行髂骨,骨缺损较大的取髂骨块嵌入。
术后早期,进行肌肉舒缩活动及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内绝不允许任何负重活动,以后渐加强活动。
3 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再次手术后6~8个月骨折处有骨痂形成。经1~4年随访,骨折愈合,并拆除内固定,功能恢复满意。
4 讨论
4.1 骨折不愈合原因
4.1.1 骨折未获得解剖复位或有骨缺损 内固定手术要求解剖复位,恢复骨结构完整性,骨折端存在间隙,内固定材料承受的应力将增加5~10倍以上[1]。本组14例钢板内固定后骨折端超2 mm间隙或伴有骨缺损,骨结构完全性受损,骨折端接触不完整,骨相互支撑作用减弱,必然使内固定负荷加大促使内固定弯曲断裂。有学者指出扩大植骨适应证,有骨缺损和粉碎性骨折均考虑一期植骨[2]。植入松质骨后6~8周出现连接两骨折端骨桥,生物接骨板效应减少内固定所承受的压力,不易失效[3]。
4.1.2 骨折固定未获牢固,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欠妥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钢板长度过短;钢板内固定时螺钉未进入对侧皮质;钢板未置在张力侧;小骨折块未固定满意;选择内固定方式不妥。本组有3例股骨骨折选用6孔钢板固定,钢板短小负荷太重,钢板长度至少应该是骨折端骨干直径的5倍,远近端骨干至少螺钉为股骨4枚;肱骨、胫骨3枚;尺桡骨2~3枚,螺钉长度应穿过对侧骨皮质[4]。有8例股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的碎骨块未作固定,间隙存在骨折端易活动,应特别重视通过碎骨折块拉力螺钉或钢板预弯来获得骨折端的加压,使骨折端相互接触。1例肱骨骨折,3例股骨骨折选用钢板固定,均一颗螺钉打入骨折线,使实际固定的钢板长度变短,固定强度受到损失,增加负荷,患肢活动后,骨折远端肢体重力加快钢板螺钉的松动,钢板弯曲松动断裂。
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用梅花髓内钉固定,在股骨中下1/3段髓腔已渐变大,远离股骨干髓腔狭部,髓内钉横断面的三个点不能卡住髓腔的内壁,断端不能获得稳定可靠的固定,患者移动患肢可感到断端骨摩擦,结果断钉骨折不愈合。
本组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Ender's钉内固定,从力学角度看,Ender's钉抗弯强度不够,Ender's钉横截面呈圆形弯曲后的圆钉扭距明显增加而稳定性差,固定效果差,术后骨折端活动摩擦,最后断钉。
4.1.3 术后功能锻炼不当过早完全负重 任何内固定不论多么坚强,都不能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不能过早运动,其措施为:①循序渐进,根据X线提供的情况,确定患肢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方式、程度。②X线如显示骨折断端和骨折片间有吸收,间隙增宽,周围无连续外骨痂,是骨折固定不牢肢体活动量过大最早表现征象,发现应嘱病人休息,加外固定。③临床观察患肢酸痛,局部骨折端疼痛,应摄X光片检查,局部疼痛明显往常提示有骨端移位。当临床和X线都证实骨折愈合,才能完全负重活动。
4.2 再次手术的体会再次手术要根据骨折的类型、部位,选用坚固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辅以植骨填塞骨缺损,术中少剥离骨膜软组织,创造良好血运的骨床。操作遵循AO国际学说,在远离骨折线的一段钻孔,近骨端上钉,并左右交替逐步拧紧[5],对斜行骨折加压固定应正确选择骨折的固定段及滑动加压段。正确功能锻炼是减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延迟愈合另一种重要手段[6]。
综上所述,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是多样的、综合的,骨折愈合和内固定失效是一个互相竞争过程。
参考文献
[1]徐莘香,刘一,李长胜,等.当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05.
[2]Muller ME,Allgower M,Schnerder R,et al.Mannal of intemal fixation[M].Third Edition.Berlin:Springer.1991.323.
[3]陈加尔编译.AO国际固定学习班讲课纪要[J].创伤骨科学报,1990,1:34.
[4]蒋协远,翟桂华,危杰,等.钢板治疗骨折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518.
[5]杨立民.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的常见失误及预防[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4):244.
[6]刘建国,徐莘香. 应力遮挡效应与骨关节固定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739.
(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