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有较高的死亡率。本院曾收治7例四肢骨折后并发ARDS患者,经积极抢救,全部治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48岁,平均40岁。胫腓骨折3例,股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1例;伤后3天出现症状3例,4天2例,2天2例,7例均发生在术前。
1.2 诊断方法 7例全部符合ARDS的诊断标准:(1)存在ARDS的诱发因素:严重创伤,脂肪栓塞,输大量库存血;(2)呼吸症状:进行性呼吸困难,常规给氧不能缓解;(3)血气分析:PaO 2 <8kPa;(4)胸部X线片;(5)排除肺部慢性疾患、左心衰 [1] 。
1.3 结果 本组有2例为脂肪栓塞综合征发展而来,2例均有皮肤出血点、中枢神经症状、尿中脂肪颗粒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7例经积极治疗,全部治愈。
2 讨论
2.1 ARDS的早期诊断 该病的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预后,若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可降低死亡率。以往认为严重创伤、休克、大量输入库存血容易发生ARDS,但本组7例仅1例为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而并发ARDS,其余6例均为单一的四肢骨折,入院前一般情况好,有的是从基层医院转入后1~2天发生ARDS。为早期诊断ARDS,有的学者提出用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ARDS [2] ,此公式涉及到的参数较多,临床使用不十分方便。笔者认为只要有原发创伤存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排除胸外伤和原有心肺疾患,应高度考虑ARDS的发生,进一步监测血氧分压等指标。
2.2 ARDS的治疗 应采取以治疗原发基础疾病为主,机械通气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本组7例均对骨折进行简单有效的临时固定,除1例面罩加压给氧后逐渐好转,其余6例均上呼吸机行PEEP治疗;呼吸机使用时间最长6天,最短使用1天。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同时尽早使用激素,地塞米松20~30mg/d或甲基强的松龙40~120mg/d,激素的尽早使用有利于稳定细胞膜,减轻炎症过程,利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修复。近年研究表明,ARDS其本质是创伤等多种原因诱发的炎症反应过程,肺作为靶器官首先受累,若不及时有效地控制这一过程,会逐渐演变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脱水利尿、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是ARDS治疗的重要环节,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内渗出湿变,影响气体交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利肺泡内的液体向血液内转移,有利于肺换气从而改善缺氧。笔者用白蛋白30~40g、甘露醇250ml为1个治疗单位,每日用1~2个单位。
2.3 对原发创伤的处理 骨折并发ARDS,是一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应遵循先挽救生命,再挽救肢体、挽救功能的原则。在早期治疗ARDS,对原发伤骨折采取简单有效的固定方法,如骨牵引小夹板等固定方法。一旦ARDS纠正,患者病情平稳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骨折断端,防止骨折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组7例有6例是在ARDS纠正、病情平稳1周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其中带锁髓内针4例,AO钢板固定2例。
2.4 动态观察病情 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严防MOF的发生。ARDS与MOF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学说,MOF是ARDS死亡的主要原因,ARDS患者预防MOF的发生,应动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量避免治疗措施不当而加重肺外器官的负担,如机械通气的合理使用、激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控制液体量;每天液体总量控制在1000~2000ml,患者保持在轻脱水状态,呼吸机和激素的使用早上、早撤。本组7例无一例发生MOF。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
2 吴恒义,苏磊,宋新明,等.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公式的应用及治疗.中华创伤杂志,1994,10(6):254.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445400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