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关键词】 ,骨折;心理特点;护理

[关键词] 骨折;心理特点;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整体护理,强调人文科学,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护理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骨折患者大多因突发意外事故受伤,其心理生理状况均发生改变,通过对120例骨折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4例,女36例,年龄13岁~56岁,腰椎压缩性骨折28例,股骨干骨折36例,胫腓骨骨折41例,多发性骨折15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

2.1 紧张恐惧型 由于骨折致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受破坏,初期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骨科特殊的治疗手段(骨牵引、手法复位等)、手术治疗又担心效果不佳留下终身残废,日后生活不能自理影响家人,这些均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复位的重要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及时处理和减轻疼痛,危重患者要安排在抢救室与普通患者分开,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2.2 焦虑型 引起焦虑的因素很多,患者可能因家庭、经济、工作问题、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子女不孝等使患者情绪激动、焦虑不安,要求出院或拒绝治疗。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对情绪激动者要从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告诉他们骨折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只是病程较长并非不治之症,要保持情绪的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

2.3 忧郁悲观型 这类型多见于伤情严重、肢体伤残以及老年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恢复劳动及工作能力,觉得自己是社会、家庭的负担,尤其性格内向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应主动接近患者,与其谈心,用已治愈、好转、肢体功能恢复好的病历,说服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安慰他们,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4 孤独自卑型 这类型多见于入院初期、病情稳定、老年患者。患者住院初期,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管理制度约束、生活单调易产生孤独感。病情稳定后亲友渐渐离去或疏于探视,医护人员与其交流减少也会产生孤独感。老年患者对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易情绪低落产生自卑感。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经常与其交谈,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并做好入院宣教。提醒其亲属多探视、陪伴。对老年患者要以长辈尊称,让患者感到人格的尊重。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静芬.心理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1:602.

[2] 桑敏.骨科挫伤患者的心理特别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3(3):384.

[3] 陈梅,陈晓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防视与康复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