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岁多的儿子患呼吸道感染,医生开出注射0.75克“头孢替唑”的处方,但医院仅有每支0.5克和每支1克两种规格,注射时,护士只得取用2支规格为0.5克每支的“头孢替唑”,并将其中一瓶倒掉一半,以求适量。“自从5月1日《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后,倒药现象在不少医院发生。”许多患者说。
为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防止在处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商业贿赂现象,卫生部出台了《处方管理办法》。其中第四章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
武汉市一家大医院负责人说,受“一品两规”的限制,医院在购进药品时,通常将最常用的品规纳入到采购范围中。一旦患者用小剂量药品,多半只能“倒药”。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支0.5克“头孢替唑”售价在18元至20元之间,倒掉一半就浪费10元左右。目前,在大医院儿科,平均每天约有10个孩子需用0.75克“头孢替唑”,仅此,一家大医院的患儿家长日均白白支出100元。
武汉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徐辉甫介绍,面对超剂量的药品,有些患者只得自己拆零。如阿奇霉素颗粒,一袋为0.5克,如一次只需0.1克,他们唯有将颗粒全部倒出,再重新均分,但这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给用药安全埋下隐患。此外,有些片剂药品,根本无法分割,患者难以按量服用。目前,在临床上,已出现少数患者不知如何拆零而盲目服用过量药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事件。
据了解,有些医院曾考虑自行将药品拆零,以方便患者,但因担心破坏包装、影响药品质量而最终作罢。
面对“倒药”现象,许多患者不解地问,现在不是要减轻患者负担吗?如此一来,不仅加重了负担,还与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真该想办法解决“一品两规”的用药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