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内蒙古城镇居民的“顽敌”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新华社信息呼和浩特11月7日电(刘晓冬、生焰明)据内蒙古卫生信息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内蒙古地区疾病模式已发生了明显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城镇居民的主要疾病,专家提醒,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已成当务之急。

此次进行的疾病调查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旗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疾病流行病学转变、健康危险因素变化等。调查人员共对全区101个旗县区的147所医疗机构和47.5万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疾病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从疾病构成来看,位于前10位的分别为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与1999年比,呼吸、消化、传染性疾病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了117.23%。本次调查排名前15位病种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了13种。

据相关专家分析,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与人口老龄比例增加、环境变化以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本次调查发现,在住院患者前15种疾病中,由于膳食营养不均衡,特别是脂肪摄入量不均导致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占了相当的比例;在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和过量饮酒、长时间静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了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等危险因素的发生,而这些危险因素的积累又导致了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由于长期受慢性病的困扰,导致一些低收入城镇居民出现了“富贵病致贫”现象。

专家提出,疾病模式的转型必然会引起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以及健康问题的多样化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慢性疾病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应从强化卫生政策、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三个方面入手,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式进行全面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