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关键词】 白血病

自1957年Van Loghem首先报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后,白血病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强度变化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 导致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的相关因素

白血病及其他一些血液病导致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未明确,但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1)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有关联。人类病毒致癌基因c-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q34位点,而ABO血型抗原基因位点也在此处,白血病发生在9号染色体异常的频率很高,故推测病毒致癌基因可干扰ABO基因位点,从而导致白血病患者红细胞A和(或)B抗原减弱。又由于血型基因对形成血型抗原性所不可缺少的某些酶起决定作用,基因突变可导致相应酶活性降低,使H抗原转变为A或B抗原的过程阻断,而导致血型抗原减弱。(2)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粒细胞异常增生,使红系细胞增生相对受到抑制,其红细胞的代谢受到干扰。由于红细胞血型物质是随红细胞成熟而不断增强,若红系受到抑制,可造成A、B、H抗原物质减弱。(3)也可能与体内唾液黏蛋白产生过多,遮盖了红细胞表面的抗原部位而导致血型抗原强度变化。

2 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抗原减弱的临床意义

(1)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骨髓全能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髓系定向干细胞和淋巴系定向干细胞,前者又进一步分化为粒系和红系祖细胞。由于粒系与红系同源于髓系定向干细胞,故粒系对红系的影响远较淋系大。正如有文献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强度变化,以ANLL占绝大多数[2]。(2)白血病患者血型抗原减弱的程度是随病情波动而变化的,在急性发病期和病情严重及复发时会出现血型减弱,当病情趋于缓解后血型抗原强度往往又得以恢复。(3)急性白血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正反定型不符。

总之,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时,必须应用标准红细胞和标准血清来检测,尤其在ABO正反定型不相符合时,正定型表现为O或B型,要首先考虑是否有疾病本身所致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强度减弱,此时必须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及家系调查,也可进行基因学方面测定。

【参考文献】

1 王艳,刘晓东.白血病与血型变异.山西白血病,1993,2:111.

2 李志强,陈卫宾,徐文皓.急性白血病分型与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强度相关性分析.临床荟萃,1999,19:893-894.

(编辑:陆 淼)

作者单位: 266071 山东青岛,青岛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