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由于白血病人体内成熟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以及反复化疗所致免疫及造血功能受抑制、骨髓抑制,医院内感染成为白血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因此,为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防止并发症,探讨其易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感染部位及致病菌
白血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和肛周,下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感染等部位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病率也较高。口腔感染为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少数为球菌;泌尿系和肛周感染主要是枸橼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所致;肺部则常见为绿脓杆菌和克雷伯菌感染;败血症为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真菌检出率也增高,尤其是应用大剂量激素和化疗后,霉菌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败血症发生率相对增高,带状疱疹发生率也很高。
2 感染特点
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或放疗引起的暂时性严重骨髓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皮肤黏膜屏障的破坏。
2.1 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据临床病例总结,由于老年人(50岁以上)机体内各内脏功能减退,而且合并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恶性肿瘤,易发生较严重的院内感染,往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2.2 与住院时间长短有关 大多数感染发生在入院后8周内,所以从病人一入院就应严格消毒隔离和预防用药。
2.3 与白细胞数量的关系 当白细胞数<2.0×109/L,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而白细胞<1.0×109/L,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更易出现。
2.4 与侵袭性操作的关系 各种侵袭性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使局部感染率增加。
2.5 与化疗强度的关系 化疗强度大,骨髓抑制增强,医院感染率也增加,尤其易发口腔溃疡,而咽部灭菌困难和化疗药物致口腔干燥也是促发因素。
3 白血病发生院内感染的防治措施
3.1 改善病房环境 由于空气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媒介,而紫外线照射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球菌。故每日2次,每次30min的紫外线照射大大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率,同时用TD消毒液擦床头柜及湿化扫床,以来苏消毒地面,控制探视病人,与病人接触时应注意灭菌措施。
3.2 监测患者白细胞数 化疗后毒性反应,可造成骨髓抑制,当粒细胞<0.5×109/L时,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而粒细胞<0.1×109/L时,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更易出现。严格消毒隔离和加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用药是减少败血症的可靠手段。当粒细胞缺乏时,有条件者住无菌层流病房。目前,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应用较为普遍,但许多抗生素有免疫抑制作用,干扰人体正常菌群的动态平衡,有可能造成细菌耐药,导致治疗困难和二重感染的危险。因此,在选用和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此问题的发生〖2〗。
3.3 保持口腔、眼、鼻、耳、外阴、肛门的清洁 病人住院后常规留取痰、咽拭子、中段尿做细菌真菌检测,并测口腔pH值变化以了解病人口腔、呼吸道、泌尿道带菌情况,积极预防肛周感染,勤洗澡、勤换衣,然后用1:5000PP粉坐浴,特别注意皮肤皱折处、会阴部、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肛周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4 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 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静脉穿刺部位的消毒,骨髓严重受抑制的酌情成分输血〖3〗。
总之,为了减少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要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院环境,加强环境保护,一旦发生院内感染,除以上措施外,支持治疗,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鲲鹏.白血病病人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28.
2 张泽芳.病人口腔真菌带菌、pH值测定情况与护理关系分析.护士进修杂志,1996,11(4):12.
3 丁小萍.白血病临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3,28(2):110.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涞源,涞源县医院
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