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成立了“乙肝防治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技术和成果优势,有选择地在全国地市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乙肝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基地”,以期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内规模大、网络全、层次高、面向基层、针对性强、有中国特色的乙肝防治指导与技术支持的国家骨干网络,以协力推进《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实施。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3亿人,慢性乙肝病人超过3000万,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乙肝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首位。这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和感染者又生活在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及受歧视现象仍相当普遍和严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急需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近20多年来,我国的乙肝防治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各地区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实施,以及经国务院批准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极大地推动了乙肝防治工作的进程,但目前任务仍十分艰巨。因而,我国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确定了“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的中期目标,提出“到2010年,要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均有显著下降,并使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自“六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一直被纳入国家重点课题,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科研成果,现代生物技术在肝病研究领域成就显著,而中医药历来也在乙肝防治中肩负重任。
专家介绍,新成立的乙肝防治专业指导委员会将与国内外乙肝研究机构、基金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地市及以下地区的乙肝防治指导与技术支持国家骨干网络,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权威、规范、最新、安全的乙肝防治方案,以期改变我国在乙肝预防、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的医疗技术资源不均衡、诊疗不规范的问题,普及正确的肝病防治知识,力求以最合理的治疗费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群体的患者或家庭组织公益性医疗救助或减免活动,促进社会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