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的吴江离上海不远。在这个小城市里,28岁的工程师小廖在一家电子企业中表现很出色,去年他获得了优秀员工奖。
饭碗保不住 然而,这却无法使他保住饭碗。去年12月公司进行体检时发现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随后便解雇了他。他说,人事部门的一位经理对他说:“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合集体生活,也不适于跟同事们一起上班。”
小廖大吃一惊,不知所措。他说:“我当时想,这不可能。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会被解雇。”他因为担心其他公司拒绝聘用他,所以不愿透露全名。
然而,在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遭受歧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普遍的。尽管中国10%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很多人不知道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
有些专家说,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面临很多障碍,在求职时遭受歧视,而劳动法存在漏洞,难以实施。据说,像大学和外事机构都有歧视身材矮小者的现象,而私企业则常常歧视中年女性。
危险被夸大 一些专家说,在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问题上,歧视现象日益严重,部分原因是医疗机构为兜售服务、广告商为推销骗人的疗法而过分夸大携带乙肝病毒的危险,引起了公众的恐慌。
通常,乙肝是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或精液传染的,唾液偶尔也会成为传播途径。约90%的人是通过母婴或父婴传染上乙肝病毒的,有10%的人是后天感染的。
有关乙肝治疗的广告铺天盖地,药品商为了利益夸大其词,使人们了解了一些错误的信息。
歧视现象还延伸到了学术界。一些携带乙肝病毒的大学生经常抱怨说,他们被迫与其他同学“隔离”而居。 2005年,中国取消了不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为公务员的禁令。但仍禁止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餐饮行业的工作,而且正在考虑禁止他们在美容美发、公共洗浴或饭店宾馆等行业上岗。
机会遭肃夺 小廖在遭公司解雇后,立即去了一家医院复查,结果,医生证实说他的肝功和DNA都很正常不至于影响工作。
他拿着复查结果去找人事部门经理,她把他们交给了公司门诊部的医生。后来,那位医生对小廖说:“我个人认为这确实不至于影响工作。但我说话不管用。” 小廖说,第二天,他收到了单位医生发来的邮件,说公司还是认为自己单位的体检结果可靠。公司发给他3个月的工资,约996美元,然后,要他填了一张表格,上面写着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这一工作岗位”。
公司否认歧视小廖及其他员工,坚称这些员工者是自愿离开公司的。
公司负责质检的一位经理说,她也因携带乙肝病毒被公司解雇。
这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女士说,她当时扬言要向媒体披露此事,所以公司给了她约2308美元,比小廖多一些。
她离开公司后,开始卖服装,现在每月收入约128美元,仅是原来月工资的一半。她说:“公司歧视我们,不平等对待我们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不公平和违法的。他们剥夺了我提高技能和工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