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约有1.23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流行率为2%[1],但在输(献)血、吸毒、HIV患者、接受透析者和性工作者等人群中,抗-HCV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数倍至数十倍,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他们感染HCV后,又可作为传染源传播HCV。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群感染HCV的主要途径不同。总的来说,HCV感染在发达国家以吸毒,尤其是静脉内注射毒品为主;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经献血、使用不洁的血液制品和污染的医疗器械等途径传播。在我国,HCV感染率在各种高危人群中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有偿献血和静脉吸毒等人群。
1. 献血员中HCV感染情况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我国曾因献血途径使许多献血员感染HCV。1995年以前,我国许多地区临床用血主要来源于职业献血员/有偿献血员,义务献血/无偿献血所占比例较低,职业献血员中HCV感染率较高,经献血传播是我国一些地区HC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献血员中HCV感染与献血史和献血方式有关,献浆是职业献血员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献血浆次数越多,HCV感染率越高[2,3];有献血浆史者的HCV感染率显著高于仅献全血者,前者的抗-HCV阳性率为27.7%~63.3%,而后者仅为为0.91%~15.0%(见表1)。
随着我国献血规范化,加强了对献血员的抗-HCV筛查,并逐渐用义务献血代替职业献血,献血员HCV感染率下降,该传播途径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见表2)。 表1 不同献浆史的献血员中HCV感染情况 作者 抗-HCV阳性率(%) 有献浆史 无献浆史 石长胜 [3] 227/457 (49.67) 96/972 (9.88) Qian HZ [4] 33/119 (27.7) 11/419 (2.6) Chen YD [5] 1485/2346 (63.3) 97/645 (15.0) 郑淑鹏 [6] 199/610 (32.62) 2/219 (0.91) 表2 不同年份献血员de HCV感染情况 作者 献血年份/筛查前后 抗-HCV阳性率(%) 献血方式/人员 刘淑贞 [2] 1995前 68/201 (33.83) 全血和/或单采浆 1995前后 18/173 (10.40) 1996后 6/61 (9.84) 王淑萍 [7] 未筛查 201/501 (40.12) 单采浆 实施筛查 82/448 (18.30) 尹松鹤 [8] 1994 33/264 (12.5) 职业献血员 1995 15/132 (11.4) 1996 6/116 (5.2) 1997 6/127 (4.7) 赵树铭 [9] 2003~2004 67/13620 (0.49) 义务献血
2. 吸毒人群中HCV感染情况 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均高于一般正常人群。在美国,静脉内注射毒品者(intravenous drug users, IDU)的HCV感染率为27.0%~90.0% [10],显著高于非静脉内注射毒品者。共用注射器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也有类似报道。,在南方一些省份,静脉内注射毒品者是感染HCV危险性最高的人群[10,12],其群抗-HCV阳性率为79.5%~84.0%(见表3)。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还可合并感染着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其合并感染率较高,且与注射毒时间长短有关[11]。此外,静脉内注射毒品者常发生HIV与HCV合并感染。 表3 吸毒人群中HCV感染情况 作者 抗-HCV阳性率(%) 省份 IDU 非静脉吸毒 Garten [10] 403/507 (79.5) 7/ 40 (17.5) 广西 Garten [12] 364/433 (84.0) 47/122 (38.5) 云南 朱彪 [13] 14/64 (21.88%) 1/118 (0.84) 浙江 颜瑾 [14] 524/823 (63.7) 78/310 (25.2) 广州
3. HIV感染者中HCV感染情况 由于HIV与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且HI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易发生HIV与HCV合并感染。HIV与HCV合并感染可加速肝病进程,促进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并加大临床治疗难度[15]。 经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的人群合并HCV感染率不同。在美国,约16%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其中静脉内注射毒品占95%,血友病占73%,性传播占3.5%。我国通过有偿献血感染HIV的人群合并HCV感染率为30.5%~86.3%;通过静脉内注射毒品感染HIV者中,合并HCV感染率为24.3%~96.7%;性接触感染HIV者中,合并HCV感染率为2.1%~5.7%。,在我国南方一些省份,HIV/HCV合并感染以静脉内注射毒品者为主;河南省则主要是有偿献血人群。
在有偿献血者中以1b基因型为主,还有2a和1b/2a混合型;在静脉内注射毒品者中,则以6a、3b和1a型占多数,也有6e、3a、和1b 型[10,16,18]。
表4 HIV感染者中HCV感染情况 作者 HIV-1和HCV合并感染率 (%) 有偿献血 IDU 性接触 阴宁 [16] 73/239 (30.5) 58/239 (24.3) 5/239 (2.1) Zhang [17] 73/89 (82.2) 58/60 (96.7) 5/87 (5.7) 刘震 [18] 259/300 (86.3) ND ND Garten [10] ND 96/101 (95.0) ND ND:未做.
4. 透析者中HCV感染情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患者也是感染HCV的高危人群,他们患丙型肝炎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移植的肾易失去功能。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普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减少了输血传播的危险性。由于这些国家对血透析患者进行血清抗-HCV检测,大大降低了血透析患者HCV感染率,如美国,仅约为7%[19]。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血透析患者的HCV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如巴西。我国大陆地区报道的血透析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3.3%~80%[20]。 透析时间、输血史和输血次数是血透析患者感染HCV的主要影响因素。血透析时间越长,感染HCV的几率越大;输血次数越多,受血量越大,HCV感染率也越高,受血次数达25次者,HCV感染率为100%[21, 22](见表5)。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也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其危险因素与血透析患者相似。
表5 HCV感染与透析时间或受血次数的关系 作者 透析时间(月) 受血次数 抗-HCV阳性率(%) 刘传德[21] <12 ND* 16/49 (32.65) 12~24 13/32 (40.63) 24~36 16/28 (57.14) 36~48 5/14 (35.71) 48~60 5/6 (83.33) >60 9/13 (69.23) 总计 64/142 (45.1) 齐俊英[22] ND <5 7/44 (15.91) ~10 14/50 (28.00) ~15 20/47 (42.55) ~20 14/26 (53.85) ~25 10/12 (83.33) >25 6/6 (100.00) *ND: 未做. 5. 其他高危人群中HCV感染情况 血友病患者由于经常接受血制品,其HCV感染的危险性也较高。1994年,孙汉英等[23]调查28例血友病患者,22例抗-HCV阳性,检出率为78.5%,其中接受输血次数少于10次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32.3%(3/9),输血次数10次以上的19例患者,其抗-HCV均为阳性。丁培芳等[24]检测了1992~2000 年山东省血液中心确诊和治疗血友病甲患者的抗-HCV,其阳性率为20.73 % (33/ 162)。由于我国加强了血液及血制品的筛查和管理,经该途径感染HCV状况可能有所改善,但目前尚缺乏较大规模的调查数据证实。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国产的抗-HCV检测试剂盒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以及少数HCV感染者不产生抗-HCV等原因,因此,抗-HCV筛查无法完全排除献血员和透析患者中HCV感染者,大量、多次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有不安全性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也较高。肖志明等[25]调查太原市部分歌厅女性性工作者的HCV感染情况,其抗-HCV阳性率为4.14% (28/676),而普通服务行业女性仅为0.67% (2/300)。 携带HCV母亲所生婴儿经母婴传播感染HCV的几率为2%~8%。如母亲为HCV和HIV合并感染,则新生儿感染HCV危险增至3倍[15]。医务人员也属HCV高危人群,他们在医务活动中,可因意外暴露而感染HCV。但国内外报道较少,也应引起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