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已习以为常,例如,大气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物;臭氧消毒空气和生活用具;臭氧处理污水等等。但用臭氧来治疗疾病对我们来说还非常陌生,尤其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就近乎天方夜潭,容易与治疗肝炎的众多广告联想起来。在回顾医用臭氧的历史后,我们由不得不产生“是科学还是天方夜谭”的疑问。
臭氧医用的发现 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具有诸多活性。在空气中不稳定,常温常压下约45分钟转化成氧气。具强氧化作用,能杀灭多种微生物;在工业、公共卫生、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1840年,瑞士Schonbein发现了臭氧这个名字不太好听的东西,1857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臭氧发生器,给人们认识这个多了一个氧原子的“怪物”奠定了基础。于是医学家们开始探索臭氧的医用价值。1915年,一位外科医生A.Wolff率先局部应用臭氧治疗严重感染伤口,效果还不错;随着外科医生Erwin Payr将臭氧用于自身的治疗试验,臭氧医学应用的尝试得以推广,并用于直肠炎、结肠炎等治疗。1972年Hans Wolff与Joachim Hansler等发起并成立了医用臭氧学会,专门研究臭氧的医学应用,我们国家有学者也于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了应用臭氧治疗丙型肝炎、椎间盘脱出症及乙型肝炎的尝试。
但医用臭氧尚不被传统西方医学接受。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可能因为臭氧生成技术上尚未解决的难题(剂量浓度难以精确调节器控)限制以臭氧的研究和应用;其次尚缺乏基础在天研究支持,不能合理解释其作用效应;从循证医学角度看,缺乏基础,未进行严格科学研究;此外,传统的偏见不能不说也是重要的原因。尤其我们国内对医用臭氧真正了解(无论是理性的或感性的)的人不多,对臭氧的正确认识尚需假以时日。
臭氧的医学作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中期,人们发现臭氧对血液中的红细胞起作用,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意大利学者发现臭氧对白细胞和免疫细胞也起作用,具有免疫激活和调节作用,以及其激活抗氧化酶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还能减轻器官缺血造成的损伤作用。后来发现腹膜炎等感染后保护及抑制疟原虫生长方面也有着喜人的效用
医用臭氧的药效 作为医用臭氧必须具备纯度高和浓度可调控性,这也是当前应用的技术难点。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看,臭氧主要有如下药物效用:首先是对红细胞作用,早在1975年,Bulkey等开展了臭氧对血红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处臭氧能提高红细胞的新陈代谢。然而,作为强氧化剂,臭氧有可能造成溶血。尤其在蚕豆病患者,由于不能产生足够的还原物质,遇到氧化剂,血红蛋白被破坏而产生溶血。但臭氧对血小板无促进凝聚的作用。其次,臭氧对免疫细胞起作用。臭氧对红细胞的研究后,引发对血液中白细胞研究的兴趣,即对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Bocel等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臭氧在一定浓度下具有免疫激活和调节作用的面纱:臭氧作用于全血,可诱导产生众多细胞因子。我们已知部分细胞因子的生物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臭氧能治疗风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被阐明的另一有趣而重要的现象是,臭氧浓度是决定以上细胞因了诱导成功的关键。臭氧对免疫细胞作用机理目前尚未明确。再次,臭氧具有激活抗氧化酶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臭氧作为超氧化物能激活各种抗氧化酶,起到“以毒攻毒”作用。这一作用在清除慢性炎症过程中的形成的自由基,由此可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症和血管炎症,以及抗衰老作用。
医用臭氧或许能治疗病毒性肝炎 医用臭氧治疗急性肝炎有少数病例报道,对急性黄疸性肝炎退黄、降转氨酶有作用。有学者观察到臭氧能治疗干扰素治疗无效及拉米夫定耐药者(所谓难治性肝炎)。介于医用臭氧具有安全、多作用效应特点,有可能成为与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完全不同的第三类治疗方法。但是,就当前来说,以上描述的前景只是猜想。还有诸多不明的问题有待大量研究来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