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乙肝患者妊娠有哪些危险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乙型肝炎(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0%左右,HBV感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乙肝患者妊娠对孕妇本人、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不良影响都不容忽视。

妊娠对乙肝的影响 妊娠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某些生理变化可加重肝病的负担,使原有肝损害进一步加重。如:(1)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多;(2)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要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3)孕期内分泌变化所产生的大量性激素,如雌激素需在肝内代谢和灭活;(4)分娩时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等均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妊娠并发症使乙肝病情复杂化,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如伴发妊高征时,孕妇HBV的病情通常较重,极易大面积肝坏死。孕妇血清蛋白、血糖、糖原储备均较非孕妇减少,一旦感染HBV,不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妊娠期间肝脏负担加重,使孕妇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或促使原来存在的肝病恶化。孕妇患肝炎时病情较非孕妇时为重,妊娠期限限越晚越易发展为重症肝炎,且孕妇患肝炎后特别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炎孕妇病死率较非孕时高,尤其重症肝炎对母婴威胁甚大。孕妇在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重型肝炎的情况相当常见,尤其多发生于长期处于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贫血者,据统计慢性乙型肝炎约1%~5%可并发重症肝炎,以亚急性重型居多,而急重型肝炎比较少见。极少数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和孕妇死亡。

乙肝对妊娠的影响 由于妊娠期免疫系统的变化影响,孕产妇乙型肝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0.08%—17.8%。孕妇感染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乙肝对妊娠的不良影响有:

1)对孕妇的影响: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高,早期加重早孕反应,后期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胆汁淤积病,产后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由于肝脏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如果肝功能受损害严重,则可使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合成减少,血小板数目减少,凝血功能低下,出血倾向加重,易发生后出血,产生出血率为19.4%。产褥感染增加。

2)对胎儿的影响:易出现流产、胎儿畸形、胎膜早破、早产、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乙肝等。妊娠期由于体内许多内源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肝脏负担加重,肝脏功能减退,胆汁排泄受影响,易出现胆汁淤积。如胆汁沉积胎盘绒毛血管,则可引起胎盘血循环下降,胎儿宫内血氧供给降低,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据报道,妊娠合并乙肝时早产发生率为43%—61.6%,新生儿窒息率为11.4%—15.7%,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3.0%,围生儿病死率为1.70%—4.16%,均高于正常人群。

(3)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胎盘可导致绒毛膜血管病变,致使胎盘功能下降,一方面出现胎儿缺氧,一方面使得胎盘的屏障作用减弱,容易发生母婴间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使新生儿患上乙肝。 总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孕妇及胎儿有较大影响,尤其在孕妇及胎儿有较大影响,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更大。乙肝患者应加强产前检查,重视孕期肝功能的检测、随访和治疗,防止出现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