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面对“顽固”的病毒性肝炎,探索之路还很长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美国的肝病专家Atif Zaman教授分别做了“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肝”两个专题报告。会前,本报记者对Zaman教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记者:中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乙肝和丙肝防治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沉重的医疗负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美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

Zaman教授:据估计,美国有270万HCV慢性感染者和105万慢性HBV携带者。每年约有14万~32万乙肝新发病例,乙肝相关死亡病例约4000~5000例。

在全球范围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慢性丙肝和乙肝是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也是不断增加的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记者: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许多国家的指南都推荐首选方案是抗病毒治疗,但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医师认为,抗炎、降低ALT是首选治疗,对于抗病毒与抗炎之间的关系,您的观点如何?

Zaman教授:当前的临床治疗指南,主要是依据临床研究结果而制定。无论是美国的指南还是欧洲的指南都是如此。指南推荐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的首选方案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我相信中国指南的制定也遵循循证的原则。

通过持续抑制HBV DNA,可有效改善肝脏组织状况,降低或者使ALT正常,使HBeAg、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这些改善有利于预防长期的临床不良后果如肝硬化、肝癌等。当然,病毒性肝炎治疗有许多方法,许多中药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纯抗炎和降ALT治疗,是否可达到改善长期预后的目标?

记者:对于当前的抗病毒治疗,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对治疗不应答,对这部分难治的患者如何处理?此外,抗病毒治疗药物如干扰素和新的核苷类似物等,目前尚缺乏长期的临床研究观察,其远期疗效不确定,对此,您的观点如何?

Zaman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的确,在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乙肝患者(50%~70%)对抗病毒治疗无应答或疗效欠佳。此外,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治疗中的限制因素。药物联合治疗是提高难治性肝炎患者疗效的途径之一。

对于HCV感染者,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48周,可使持续病毒应答率达到50%~55%,而提高其余难治人群应答率的治疗方案还在评估中。事实上,一些研究者也观察到,即使在没有持续应答的患者中,抗病毒治疗也使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发生危险降低。当前对抗HCV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肝纤维化,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等。

当前治疗乙肝主要应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联合治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应答率,长期结果还正在评估中。

记者:中国医学论坛报是中国医师最喜欢阅读的专业出版物之一,拥有40余万读者。我们知道,这是您第一次来中国,利用这次与中国专家交流的机会,您想通过我们对中国的同行们说些什么?

Zaman教授: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非常“顽固”的疾病,尽管近些年的治疗有一定的进展,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在改善肝炎患者长期预后以及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很高兴能与中国专家进行充分交流。在来中国之前,我已经与斯崇文教授和贾继东教授进行过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改变了我以前的看法,他们专业水准很高,我相信中国与美国的专家是在同一个学术水平上。

我想向中国的同行说,在医疗实践中,我们要能够紧跟国际研究的步伐,与世界发展前沿保持同一水平,这样,我们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