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住院或留家隔离治疗。患者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排泄物、食具、护理用具、衣被等应进行消毒、隔离是管理传染的重要措施,对预防病毒性肝炎有重要意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房屋、门、窗、地、家具、玩具、运送工具:可用2%过氧乙酸喷雾(取原药2毫升,加水至100毫升)、0.5伏氯净喷雾(取原药0.5克,加水至100毫升),或3%氯亚明喷雾(取原药3克,加水至100毫升)。 2.呕吐物、排泄物:较稠的呕吐物和排泄物1份加10%-20%漂白粉乳剂2份;较稀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可加漂白粉干粉1/5搅拌,放置2小时。消毒液与呕吐物、排泄物必须充分搅拌。
3.厕所、垃圾、便具:用2%次氯酸钠溶液喷雾(取原药2毫升,加水至100毫升)、3%漂白粉上清液喷雾(取漂白粉3克,加少量水溶解,加水至100毫升,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便具用消毒液浸泡1小时。 4.食具、护理用具:用0.5%伏氯净、3%氯亚明、2%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或3%漂白粉浸泡1小时,煮沸10-20分钟。
5.残余食物:煮沸10-20分钟,如为废弃也应煮沸后倒掉。
6.衣服、被褥、书籍、化验单、病历、人民币等:用环氧乙烷0.4kg/m3或甲醛100ml/m3熏蒸、密闭12-14小时。甲型肝炎病毒耐热,60℃环境下1小时仍稳定;乙型肝炎病毒30-32℃可存活至少6个月,能耐60℃ 1小时;丙型肝炎病毒37℃ 96小时,60℃ 10小时,加热100℃ 5分钟才能使其传染性消失。所以,衣服、被褥等阳光下晒,不能起到消毒作用。
7.手:用流水清洗后,在0.2%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泡2分钟,或用0.2%伏氧净洗手。
8.饮用水:最好煮沸。农村中河水、井水等用漂白粉消毒,余氯应保持在0.3~1mg/L。
在家庭中如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后,均须立即充分流水洗手后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