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其诊治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提要报告4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认为,椎间盘退行变及老年前期间盘突出病变的迁延发展是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原因。针对其病变特点,在诊断上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治疗上采用自由基清除剂静脉点滴、手法整骨、中药并用等系统治疗,标本兼治,可取得满意疗效。

中图分类号:R2681.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015(2000)03-0011-02

THE CHARACTERICTICS OF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u Changsheng 杜长升, Jiang Ruifang 姜瑞芳, and Sui Xiaozhong 隋孝忠

Qingdao WorkersHot-Spring Sanatorium, Qingdao 266207

Forty-six cases of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 (SLIDH) are reported in the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es,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retrograde changes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k and the presenile delay and progress of the intervertebal disk hernia are regarded as the main cause for SLIDH attack.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IDH pathologic process,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the early discovery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he systemic therapies for both superficiality and origin, such as intravenous drip of radical scaveng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etc.

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 senile/diagnosis and treatemnt

自1992~1997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0例,其中老年患者46例(占4.3%)。结合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作者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规律及其诊治特点进行了粗浅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60~72岁,平均62.6岁;病程~1年12例,~2年22例,~3年9例,~7年3例;发病诱因中急性闪、扭、跌等伤25例,劳损12例,不明原因者9例;21例病人在本次发病前2~15年有类似腰腿痛病史。

1.2临床表现下腰痛37例;患肢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循行区域疼痛41例,大小便均无功能障碍;脊柱侧弯11例;患椎旁有压痛及叩击、放射痛32例;患肢区域性感觉障碍40例;臀肌、小腿肌群不同程度萎缩19例;足拇趾伸病屈力减退3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于45°者18例,>45°者13例。

1.3影像检查腰椎正侧位片显示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退行性变。其中曲度改变30例,病变椎间盘椎间隙相对狭窄38例,椎间关节不对称36患例,L1轻度压缩性骨折3例。CT检查结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情况。其中L3~4节段6例,L4~5节段29例,L5S1节段11例,椎间盘突出物发生钙、骨化14例,椎管神经通道狭窄12例,伴有相邻节段椎间盘膨出11例。

2治疗方法

2.1静脉用药5%葡萄糖 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及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1.8g、氟美松5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3~5次。

2.2手法整骨以L4~5左侧发病为例,首先让病人取健侧卧位,放松腰部。助手扶稳其左肩部。术者立于病人对面,左拇指按紧L4~5左侧,右肘顺压病人左臀,可闻及患病节段松动响声。然后嘱病人取俯卧位,术者左拇指按紧L4~5左侧,右掌指扣紧此指,在助手牵抖患肢的同时用力向脊柱内下方按压。如此1~3次,纠正椎后关节紊乱,至叩击突出节段无下肢放射症状时结束治疗。

2.3中药治疗整骨后卧床3天,给服中药。药用狗脊、熟地、桂枝、龟板、枸杞、穿山甲、陈皮、牛膝、当归、元参、甘草等,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共5~10剂。

3疗效评定

本组46例均经本法治疗1~2次参照文献1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愈35例(76.1%),显效31例(15.3%),好转3例(6.5%),无效1例(2.2%)。住院时间最短8天,最长28天,平均16.5天。对治愈者进行了随防,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11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为14.6%。

4讨论

4.1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国内报道老年人的患病率为3.2%~4.1%〔1、2〕。本组约为4.3%,接近文献资料。由此可见,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很少见。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本组约有45.7%(21/46)的人在本次发病前2~15年有类似的腰腿痛病史;约有30%(14/46)的人椎间盘突出物发生钙(骨)化。并且临床上存在着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据此,作者认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部分是由青中年期迁延发展而来的,故老年人的始发病率低于其患病率,同时也提示老年人发病后病变的多样化及复杂性。

4.2临床特征与诊断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特征有:①间盘突出不重,但表现复杂。由于老年人腰椎退变具有广泛性,间盘、韧带及骨质等组织的不同程度的退变或增生,影响了老年人腰椎的活动度,决定了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不重,但多伴有椎管神经通道狭窄及腰臀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损伤的表现,从而使病人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病人的自觉症状可因活动而反复发作,急性期可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具有阵发性、间歇性的特点。②病程相对较长。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多为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早期临床症状并不严重,往往采用内服、外用药物的治疗方法,休息一段时间可暂时控制,缓解病情。再者,多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当病情反复发作,影响到生活自理能力时,始才寻求系统治疗,这样既错过了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又延长了病程。③病理改变的多样性。CT检查证实本组病人伴有椎管神经通道狭窄、相邻节段的间盘膨出等疾病并不少见。这决定了其病理改变的多样化。病人既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又伴有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肥大、腰椎力学结构紊乱与损伤等不同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的存在,既增加了病人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又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④康复时间相对较长。老年人整体机能的减退及间盘突出后病情的复杂化,使病人的修复机能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消退比较缓慢,神经功能的恢复相对较慢。虽然在治疗中积极应用复方丹参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药物,促进了血液循环,其康复期仍然相对较长。

综观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我们不难发现该病极易与腰肌劳损、腰神经通道狭窄及其他骨质增生性疾病相混淆;尤其是有肿瘤病史者,应排除其存在转移性病灶的可能。因此,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老年人发病的可能性,应针对病人的临床特征有目的地做好CT等影像学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以提高临床疗效。

4.3关于临床治疗针对病人存在的主要致病因素:椎间盘突出、椎后关节紊乱、神经根炎性反应、软组织损伤等,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氟美松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除自由基,改善组织的病理性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或消除硬脊膜及神经根的粘连炎性病变〔3〕。有助于手法整骨纠正椎间关节紊乱,调节神经根管容积时纠正神经根的松弛移位,从而改善椎管、突出物、神经根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达到稳定脊柱、减压受累神经根的治疗目的。然后应用中药方剂,改善老年人肾虚精亏、经络不畅的状况,标本兼治,促进功能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及局部骨质增生情况,手法治疗时,作用点要准确,用力要适度,避免暴力造成椎骨小关节突损伤脊髓及神经根;本疗法虽然疗效比较满意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认为经本法系统治疗2个疗程而疗效欠佳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耿卫国,周虹,樊万和。大剂量液体骶管内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120例报告)。中国脊椎脊髓杂志1994;4(1):26

[2]张继东,刘远恕,袁文其,等。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4):260

[3]郝树萍,张强,刘士栋,等。脊髓损伤早期自由基治疗变化及山莨菪碱和维生素C抗自由基治疗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1;11(6):441

1999-10-28收稿

1999-08-21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