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1994年5月~1998年8月,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67例中门诊56例,住院11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4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h,平均1年;L3~4椎间盘突出4例,L4~5椎间盘突出18例,L5~S1椎间盘突出19例,L3~4合并L4~5椎间盘突出6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16例,L3~4,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4例。67例经腰椎CT或MIR检查,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的腰椎,取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均取双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直径为0.30mm或0.35mm不锈钢毫针垂直进针,深度15~30mm,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治愈50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16例,L3~4合并L4~5椎间盘突出4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13例;好转16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3例,L5~S1椎间盘突出3例,L3~4合并L4~5椎间盘突出2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3例,L3~4、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3例;未愈1例,为L3~4、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总有效率为98.5%.治疗次数最少10次,最长30次。大部分病例均在2个疗程治愈。随访半年,治愈的50例病人中有12例复发,但病情较轻,再用上法治疗仍有效。
4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1997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腰及左下肢疼痛、麻木12天。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及左下肢疼痛,呈持续性胀痛,站立、行走、咳嗽时加剧,腰部活动受限。曾服中西药物并行腰椎牵引及按摩治疗,疼痛不减而来求治。检查:急性痛苦面容,跛行;L3~S1椎旁压痛(++),腰不能后伸,直腿抬高试验左20°,右60°。腰椎CT示: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诊断: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症。取L4~5华佗夹脊穴,均取双侧。针刺治疗1次后腰及左下肢疼痛减轻,治疗1疗程诸症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双腿均达70°以上。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5体会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局部经络气血阻滞,脉络不通而致。从本症疼痛的部位来看,多位于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的部位。《灵枢 . 经脉第十》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督脉之别……别走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之别皆挟脊而行,而夹脊穴夹脊分布,三者关系密切。因而,针刺华佗夹脊穴可以调节督脉和膀胱经的经气,使经络气血得以宣通,则其痛自止。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本病症是椎间盘突出物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但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CT复查突出物并没有明显改变。胡有谷〔2〕认为正常神经受压时,并无疼痛,只有炎症神经受压才引起疼痛。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神经根水肿、充血、粘连等无菌性炎症〔3〕。针刺与病变腰椎相应的华佗夹脊穴,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性产物的排泄,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同时,针刺华佗夹脊穴还能缓解腰部肌肉紧张状态,相对地松弛或增宽椎间隙,利于膨出之纤维环借椎间盘自身负压的作用得以回纳,从而消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4〕。
笔者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8.5%,和文献〔5~6〕报道基本相同,提示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29.
3马胜.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8,18(1):39.
4李占东,俞大佩,陈斌,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1例.上海针灸杂志,1998,17(4):32.
5赵大贵,彭力.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7,7(10):623.
6周庆.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8,17(2):25.
收稿日期:199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