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报告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1994年3月至1997年6月,作者应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23~62岁。病程1个月~6年。均以腰腿疼而就诊,但腿痛重于腰痛,并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伴有下肢麻木者1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者67例,腰椎旁深压痛者9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93例,加强试验阳性105例,伴有下肢肌肉萎缩者29例,主动背伸拇趾肌力差者42例。CT扫描示L4~5椎间盘突出87例,L5S1椎间盘突出73例。

2治疗方法

2.1骶管注药患者取屈膝屈髋侧卧位。先触摸清楚骶裂孔处,作出标记。严格无菌操作,局麻,用7~8号注射针头穿刺。当进针阻力消失并出现落空感后,回抽无血,推注药液2ml无阻力感,即确认穿刺成功。连接输液器,加压滴入所配制的药液(2%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 0.1mg、维生素B6100mg、地塞米松10mg、透明质酸酶1500U、0.9%氯化钠200ml),以每分钟30~50滴的速度滴入,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改滴速为每分钟50~80滴至滴完,每周注射1次。

2.2腰椎牵引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石家庄产Fr~Ⅲ型牵引床)分别栓紧胸固定带和骨盆牵引带,旋转牵引轮,使牵引带逐渐拉紧,牵引力控制在20~40kg之间,每次牵引40~60分钟,每日1次。

2.3内服中药生白芍20g、木瓜20g、牛膝12g、天麻9g、杜仲15g、僵蚕10g、蜈蚣2条、全蝎(研末冲服)6g、三七10g、乌药9g、炮山甲10g、地骨皮12g、郁李仁10g、制川乌6g、甘草15g。有虚热者加生石膏20g、知母12g;寒重腰背及下肢冷痛者,加熟附子9g、肉桂7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3治疗结果

本组160例,经3周治疗,随访3~8个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腰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13例,为优;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腰肌痉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者41例,为良;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5例,为可;症状体征无减轻1例,为差。

4讨论

硬膜外腔是一个有100ml容量的潜在性腔隙,骶管硬膜外腔超容量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是依据骶管解剖学特点,在短时间内注入较大剂量液体,利用其剥离作用来分离神经根及硬膜周围的粘连,恢复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的。配合牵引可:①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②使病人脊柱得到制动,减少运动刺激,利于病变椎间关节和周围韧带、肌肉以及神经根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③缓解腰椎后关节负载,使关节恢复正常关系。伍用中药可濡润经脉,通经活络,化瘀止痛。方中生白芍、木瓜祛风胜湿,和营通络;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天麻、僵蚕、蜈蚣、全蝎平肝熄风;炮山甲、三七活血去瘀;乌药散寒止痛,又能除肾间冷气;地骨皮、郁李仁清利虚热;川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999-03-18收稿2000-02-14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