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对照组应用国产ATA-IID型液压牵引床进行腰椎骨盆间歇牵引,1日1次,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牵引力一般自患者体重的50%起,以后可逐渐缓缓加大,最大不超过患者体重,治疗1次20min,1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均经1~2个疗程。
2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为1996~1999年收治后,均经过临床及CT或MRI确认。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5~56岁。病程均在3个月之内。脊柱关节活动度为腰部:前屈0~10°、后伸0~5°、左右旋各0~10°、左右侧屈各0~10°。直腿抬高试验<30°。两组病例均排除骨质疏松、严重骨赘,及心肺疾患等和一切危急重症。结果: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CT片所示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临床症状、阴性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脊柱关节活动度:腰部:前屈0~45°、后伸0~30°、左、右旋各0~40°、左、右侧屈各0~50°,CT示:突出髓核基本回纳,治疗组26例(52%)、对照组15例(30%);自觉症状减轻并稳定,阳性体征基本改善,直腿抬高试验>70°,脊柱关节活动度:腰部:前屈0~35°、后伸0~20°、左右旋各0~30°、左右侧屈各0~40°;CT示:突出髓核不同程度部分回纳或无明显变化,治疗组22例(44%)、对照组30例(60%);症状、体征、CT结果均无改善,两组分别为2例(4.0%)、5例(10%)。总有效率分别为96%、90%。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小结
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使用较多,而用牵引床行机械牵引有一定不足之处,一方面牵引力量不能过大,因为时间一长患者会难以耐受,还会产生腰肌疲劳而酸痛不适,就造成了椎间隙不能最大限度拉开而产生最有效的大负压。而拉压复位疗法则在患者腰部放松时加上瞬时较大力量牵引,患者可以承受,这种远大于牵引床牵引的瞬时牵拉力配合以患部腰椎间盘以患部腰椎间盘局部的冲击性下压,使后纵韧带极度紧张,椎间隙充分拉开,发挥“内吸外顶”的协同作用,使突出髓核最大程度地有效回纳。
需要注意的一点,此疗法治疗前的推拿放松过程不可省略,因患者肌肉的紧张可能会造成腰肌、肋间肌损伤,有的还会造成暂时的椎间隙疼痛。
总之,笔者认为拉压复位疗法简、便、廉而显效。
收稿日期:200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