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穴位注射加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1例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指术后症状无改善,或隔一段时间后原有的症状或相似的症状再次 出现,因手术或多或少破坏了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而影响了其稳定性,并有疤痕组织粘连 等病理改变,治疗上较非手术患者复杂和困难。自1996~1998年作者采用穴位注射加埋线法 治疗该类患者21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35~51岁;病程1~2年,呈急性发作者7例,缓慢发作者14 例;腰椎CT显示L4~5椎间盘突出者9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12例;手术采用开 窗法3例,半椎板切除术8例,全椎板切除术11例;手术后症状改善者19例,症状无改善者2 例,2次手术者1例,症状改善病人均在术后6个月至1年复发;临床定位L4~5节段8例 , L5S1节段13例。复发诱因13例为外伤暴力,5例为受寒凉,1例为多次反复地重力推 拿, 2例诱因不明。术前症状表现为腰痛引及左下肢痛13例,引及右下肢痛8例,伴有间歇性跛行 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8例,阴性3例,皮肤感觉迟钝14例,趾肌力减弱14例,跟腱反射减 弱6例。复发时症状表现,腰痛引及左下肢痛11例,引及右下肢痛10例,伴有间歇性跛行1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6例,阴性5例,皮肤感觉迟钝11例,拇趾肌力减弱12例,跟腱反射减 弱5例。

2治疗方法

2.1选穴L4~5椎间盘突出者普选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位;L5S1 椎间盘突出者选关元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位。

2.2注射穴位处充分暴露,碘伏棉球常规消毒,利多卡因适量皮下注射,局部浸润麻醉 。然后用黄芪丹参注射液等份混合液每穴2ml,7号针头穴位穿刺,得气后注入,拨出针头按 压,病人因手术创伤疤痕粘连,术后缺乏肌力锻炼肌张力低,针孔渗血需按压较长时间。

2.3埋线将已消毒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2cm不等长,肌肉丰满处用长线,肌肉细弱处用短线,用12 号腰穿针,针芯退出少许将羊肠线段置入针套头内,从水针针孔处刺入,刺到 神经有触电放 射感需避开,得气后手持住腰穿针,纵向弹拨2 ~3次,横向弹拨1~2次,类同小针刀弹拨 方法。然后将针芯向前缓推,同时针套向后慢退,将羊肠线埋入体内,拔出穿刺针,按压针孔片刻,以加强局部刺激,盖无菌敷料。1周后水针再注射1次,2周后再水针埋线1次。第2次埋 线在原相应的穴位处,间隔距离约0.5cm。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21例,经2次水针1次埋线后,按上述评定标准治愈1例,好转15例,未愈5例;经4次水 针2次埋线后治愈2例,好转18例,未愈0例。18例好转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减轻,5例病 人有皮肤感觉迟钝好转,6例病人有拇趾肌力增强,2例病人有跟腱反射减弱好转,7例病人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转阴。

4讨论

4.1术后复发机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原因较复杂,常见的原因有:①突出的髓核摘除不彻底,有新 的突出,或定位不准,或侧隐窝狭窄未改善;②血肿纤维机化硬脊膜或神经根鞘粘连;③椎 体 或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④椎管外的软组织劳损(附着于骨骼处的无菌性炎症);⑤非手术间 隙的黄韧带增厚等。

4.2治疗的作用机理本病治疗根据循经取穴原则,用粗针刺入得气后利用小针刀弹拨手法加强刺激,再埋入羊肠 线直达病处。羊肠线作为一种非持异性蛋白刺激机体,全身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调 整了机体抗病能力,具有激发经气运行、激活其惰性兴奋性〔2〕、调动人体生物 能康复系统的作用,结合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补气行气,两者合用,疏经活络,调节气血营 卫,达新的生理平衡,从而消除疾病,恢复健康。

本治疗融水针、小针刀、埋线于一体,损伤小,不留疤痕,病人易接受,且活血止痛作用较 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2,马玉泉。中华埋线疗法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6

(2000-03-29收稿2000-05-13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