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49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6个月。L3~4椎间盘突出者2例,L4~5椎间盘突出者19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14例,椎间盘突出为单侧型27例,中央型8例。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者28例,腰痛伴双侧下肢疼痛者4例,无腰痛仅下肢麻痛者3例。体征均有病变腰椎棘突旁压痛和放射痛,屈颈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0°以下),加强试验阳性。35例均行CT扫描提示有腰椎间盘后突出改变。
2治疗方法
2.1牵引方法以电子牵引床作仰卧屈髋屈膝位牵引,重量取患者体重减10kg。每次30分钟,间隔6~8小时重复一次,每日1次。
2.2手法推拿①揉滚:以揉滚手法从上至下松解患者腰腿部肌肉。②直腿抬高足背伸:在直腿抬高至90°时术者用力背伸患者足部左中右各方向10次,反复做3次。③单侧脊柱斜扳: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做脊柱斜扳,听到有关节弹响声为度。④屈髋屈膝蹬腿法:术者使病人被动屈髋屈膝,反复3次后用力向下蹬腿5次,此法反复做3次。⑤理筋:以拍打手法自脊柱两侧至双下肢自上而下放松患者肌肉以收功。手法完毕后嘱病人卧床休息不少于1小时方可下床活动。每2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本组35例,采用上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无好转或稍有减轻而停止治疗者13例;治疗1个疗程症状无改善而停止治疗者16例;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坚持治疗1个疗程症状仍无减缓而停止治疗者6例。终止上述治疗方法后均给服多种维生素并卧床休息,结果1周腰腿痛消除者4例,10天消除者11例,15天消除者9例,30天消除者6例,1月后症状明显减轻,能从事轻度体力活动者5例。
4讨论
牵引加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放弃治疗改为休息后腰腿痛自行缓解。究其原因,考虑与以下几点有关。牵引治疗理论上说可使椎间隙增大,腰椎周围组织得到放松,后纵韧带张力增大,对突出物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通过椎间孔软组织的运动与变形,改变突出物与被压迫神经根的关系,有利于症状的消除。但从部分患者牵引后反觉腰部不适,功能活动较前困难的现象来看,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牵引改变了患者原已习惯了的病变腰椎形态,被动牵引造成了暂时的不适应,从而病人自觉腰痛无好转。
目前普遍认为手法推拿有以下作用:①可分离松解神经根的粘连;②能改善非骨性的侧隐窝狭窄;③能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④可使外层纤维环未破裂的突出物回纳〔1〕。这些作用无疑对椎间孔的减压、粘连的松解、神经体液的调节、皮层效应的改善、鞘膜囊减张、调和机体气血均有促进作用。但患者推拿治疗后症状不减,有的较前加重,有人测量了扳提手法和坐位旋转手法下尸体髓核内压的变化,结果髓核内压不但不下降,反而较推拿前增高〔2〕。而且手法致椎孔内部病变结构产生了活动,刺激了无菌性炎性病变。有人认为手法能提高椎旁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2〕。但这些作用可否认为能够造成炎性水肿的暂时加重呢?笔者认为是推拿反应的原因之一。
本组病人中断治疗后,通过休息,口服维生素以营养神经,症状在短期内缓解,说明在停止治疗后因手法剥离神经根的刺激加重的周围水肿,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吸收,牵引推拿的积极作用会日见显露,腰腿痛症状亦能消除或缓解。从而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在牵引推拿治疗一时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般不必急于改变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凤祥,应晓鸣,顾贤杰。推拿在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中医正骨1994;6(2):14
[2]谢利民,于银,魏书仁。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进展。中医正骨1994;6(2):38
1998-12-25收稿
1999-05-14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