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位对症状的影响

2022-07-29
来源:求医网
1 临床资料

本组腰突症患者320例,男性182例,女性138例,年龄14~72岁。经小针刀,推拿、针灸,牵引等综合治疗过程中有以上特殊症状者共有67例,占20.9%,其中男性42例,女性25例。治疗后期或治愈后自诉腰部适当活动后十分舒服者有21例(不完全统计),全部为男性。

2 讨论

腰突症患者可有腰椎侧凸,后凸体征。这种腰椎侧凸和后凸被认为是神经根为了避开突出物压迫牵张的代偿体征[2]。侧凸可将纤维环拉紧,使凸起处变平,同时可拉紧黄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扩大侧隐窝容积,减轻神经根受压。如果让病人向凸侧弯曲时将会破坏这种代偿引起神经根受压,疼痛或其它症状加重。为了减轻疼痛刺激,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会自动选择一种最佳位置关系,到达这种关系后它就会维持这种位置关系。这是生物的原始条件反射。

前面所讲到的刚躺下或刚起床,由立位换成卧位,由卧位变换到立位后疼痛变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寻找最佳位置关系的过程。比如说,由卧位到立位,体位的改变,腰椎的受力情况也起了变化,髓核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遭到破坏,故疼痛加剧。这时机体会本能地寻找一种减轻疼痛的最佳位置,神经根自动地尽量避开髓核突出物以达到最小的刺激,此时疼痛即减轻或消失。许多CT显示有椎间盘突出但临床上并无症状者,或生前无症状,但死后解剖发现有椎间盘突出者[3]。就是因为突出髓核与神经根之间处于最佳位置关系。而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腰椎斜扳法就是以改善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为出发点的[4]。以此很好解释部分腰突症患者常复发而又自愈,就是突出髓核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所以认为腰突症患者的治疗不能一贯地卧床休息,尤其对那些不是急性期的患者,推拿手法等保守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运动治疗,以求达到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自我调节,而趋康复,腰肌也得到锻炼,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和代偿作用,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邵宣,许競斌.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58.

[2]周秉文.腰背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2.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1.

[4]刘岗庆.腰腿痛的推拿治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4.